文章来源:乙型病毒性肝炎 发布时间:2020-10-28 18:45:04 点击数: 次
白癜风的治疗 http://pf.39.net/bdfyy/jdsb/190423/7082970.html中国被称为“乙肝大国”,几乎每10个中国人中就有1个乙肝携带者,每年因为乙肝导致的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造成的健康损害和社会经济负担都是惊人的,我国没有哪一种传染病的危害性超过乙肝。要摘掉“乙肝大国”的帽子,必须降低人群乙肝携带率。在假定人口基数基本稳定的前提下,乙肝携带率取决于分子部分——乙肝携带者数量。要减少乙肝携带者数量,有4个途径:A.减少新生儿人群中新发乙肝携带者数量;B.减少其他人群中新发乙肝携带者数量;C.治愈现存乙肝携带者;D.乙肝携带者自然死亡。上述4个途径中,C途径目前看来没有可能,D途径是自然规律,也无法干预,只有A和B途径可以通过预防接种来实现。在临床上没有良方可以彻底治愈乙肝的情况下,预防乙肝感染显得尤为重要,而接种乙肝疫苗是最廉价而有效的方法。年,第一支大规模生产的乙肝疫苗,通过了美国食药监局FDA的审批,正式在美国上市。在中国乙肝感染者的巨大基数下,疫苗是唯一的救赎。疫苗接种,从一开始就是专业人士们的共识。年,中国本土的乙肝灭活疫苗正式得以获批生产。年,中国的乙肝疫苗接种被纳入了免疫规划管理。换而言之,自年1月1日起,要求所有新生儿在出生24小时内、出生后1个月6个月时,各接种1针乙型肝炎疫苗。但当时的疫苗,是利用乙肝携带者的血清和血浆,进行纯化灭活后制成,产量低、成本高,且具有一定潜在的危险性。而且这类疫苗当时并不强制要求接种,需要家长自己支付疫苗及接种的费用。到年,相关专家联合上书国务院,建议免费为所有新生儿免费接种乙肝疫苗。年11月,建议被采纳,年1月1日起,乙肝疫苗纳入免疫规划,年,乙肝治疗纳入医保报销。因为疫苗的接种,从~年,全国有大约万人,因为预防接种策略而免受乙肝病毒感染,减少了近万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减少肝硬化、肝癌等引起的死亡万。到年,乙肝疫苗被纳入了国家一类疫苗,全部免费接种。从上世纪80年代到年,我国应用乙肝疫苗已经接近40年,对于不同工艺的乙肝疫苗、不同剂量的乙肝疫苗、不同的接种程序、不同人群的接种效果、免疫失败的机制和再免疫等有了较为透彻的研究。乙肝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现在我们国家越年轻的人群中乙肝的感染率越低,这都是过去几十年推广乙肝疫苗接种的成果。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乙肝疫苗让祖国未来的花朵们感染乙肝的比例下降了97%之多!在这个时代,乙肝表面抗原的检测越来越简单方便,但彻底祛除体内的乙肝病毒却始终未能实现。当然,感染乙肝后并非所有人都会变成携带者。5岁之后的乙肝病毒感染者中,仅有5%~10%会发展成慢性乙肝,青少年和成人感染乙肝后多呈隐形感染,但如果是在5岁以内的幼儿时期感染乙肝病毒,会有25%~30%的几率发展成为慢性乙肝,如果是在产前12周到产后一周内,幼儿感染乙肝病毒,会有90%的概率发展成慢性乙肝。这就意味着,对于5岁之前的儿童,乙肝防控工作极其重要,要尽可能确保孩子们在1~5岁,尤其是刚出生时,没有被乙肝病毒入驻,这样一来孩子将来感染的几率就很微小了。因此,乙肝疫苗主要的针对人群是婴幼儿,新生儿是乙肝疫苗接种的最主要对象,无论其母亲是否携带乙肝病毒,都应在出生24小时内进行接种。特别是母亲是乙肝携带者的新生儿,乙肝疫苗的预防效果非常显著,通过预防接种可以阻断大部分乙肝母婴传播,但仍有5%左右的新生儿在子宫中已感染乙肝,这属于目前医学无法解决的难题。其次为婴幼儿,15岁以下未免疫人群,这类人群免疫系统还没有那么完备,也就无法有效防范乙肝病毒的感染,因此同样需要接种疫苗来获得保护性抗体。而对于医务人员,经常接触血液的人员,托幼机构工作人员等危险性较高的人群,接种疫苗主要考虑可能大量接触乙肝病毒,免疫系统不一定来得及抵御。乙肝疫苗的免疫力有两种机制,一种是体液免疫,即通常可以检测的抗体;另一种是细胞免疫,通常无法检测。目前的研究已经证实,即使抗体检查不到,但多数人仍能对乙肝病毒免疫。也就是说,抗体阴性,不代表没有免疫力。在接种前,强烈建议高危人群先检测乙肝两对半,了解自己的乙肝感染指标。我们已经知道,乙肝两对半一共有5个指标(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抗-HBe)及乙肝核心抗体(抗-HBc)),每个指标有阴性或阳性的结果,5个指标排列组合的话会有不下10种情况,临床解读起来也颇为费事。我们仅对是否需要接种乙肝疫苗做一个判断,就可以将复杂的情况简化为两种情况:?5个指标全部阴性,建议接种乙肝疫苗;?5个指标中任一指标或多个指标阳性,不建议接种乙肝疫苗。其中第二种情况其实是两种可能:一是感染过乙肝病毒,已经恢复并产生了保护性抗体,这种情况属于没有必要接种乙肝疫苗;一是已经是乙肝携带者或乙肝病人,这种情况接种乙肝疫苗也没有用。检测乙肝两对半并非接种乙肝疫苗所必须,只是为了避免发生误会和浪费。比如接种后仍然得乙肝,就可能认为接种无效,甚至认为是接种乙肝疫苗导致自己得乙肝,事实上可能你本来就是乙肝携带者,为了预防而接种乙肝疫苗是可以的,但没有必要过于担心。需要说明的是,如果乙肝两对半检测结果是5个指标中任一指标或多个指标阳性,接种乙肝疫苗也不会有安全性问题,只是浪费而已。普通人成为乙肝携带者的可能性很低,可视需要接种乙肝疫苗。如果普通人群转化为高危人群,则按高危人群接种策略执行。如果从没检测过HBsAb,不知道HBsAb是否阳性的,不建议再接种;有过HBsAb阳性的记录,则今后不再需要接种乙肝疫苗,包括以前阳性后来转阴的;没有HBsAb阳性的记录,只在有明确乙肝感染风险的情况下可视需要再接种,如果无乙肝感染风险,也不需要再接种。接种乙肝疫苗,一般按0、1、6程序接种3剂,即:?程序“0”:当前接种1剂;?程序“1”:满1个月接种第2剂;?程序“6”:满6个月接种第3剂。按时全程接种,充分发挥乙肝疫苗的“战斗力”,才能发挥最优预防效果而对于接种剂量,高危人群一般都是成人,10ug或更高剂量的乙肝疫苗免疫效果优于5ug疫苗;即使是儿童,也建议用10ug乙肝疫苗替代5ug乙肝疫苗;建议两对半5个指标全部阴性的高危人群接种10ug或20ug的乙肝疫苗。第3剂接种后满1个月,检测两对半指标:如果乙肝表面抗原抗体转为阳性(HBsAb),则证明已产生乙肝免疫力,则今后不再需要接种乙肝疫苗,即使是未来发现抗体转阴;如果HBsAb没有转阳,则可以再接种3剂乙肝疫苗后再检测两对半,转阳则此后无需接种,仍为阴性则放弃再接种,平时应注意避免高危行为。成功接种疫苗之后,我们的身体便会产生具有保护性的乙肝表面抗体(HBsAb),这个抗体的量会随着时间慢慢下降。但是不要慌,根据现在的研究资料显示,只要在接种后是能产生抗体的,所得到的保护效果通常能持续20年以上。想要确认是不是有抗体产生的话,可以在接种1~5个月后检查,因为这时候抗体滴度最高。对于普通人群来说,没有必要总是检测两对半,在接种后,通常也不需要再加强接种。目前公认的看法是,接种乙肝疫苗后一般不需要再接种,我们也不能以抗体的阴性或阳性来衡量乙肝免疫力的有无。为您推荐:乙肝患者终于可以告别肝癌了!!!韦立得元/瓶?乙肝药TAF医保价格多少钱?中国位慢性乙肝患者被治愈不再具传染性好消息!吉利德称乙肝可以治愈了,患者的心可以放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