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是我们耳熟能详的疾病。据统计,我国“乙肝感染者”达1.2亿之多。众所周知,乙肝会引起肝硬化、肝癌、肝衰竭等严重后果,所以提到乙肝,大部分人会感到恐惧。今天我们带着问题,专访了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淑凤教授,为大家详解有关慢性乙肝的相关问题。
张淑凤,消化内三科主任,感染疾病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临床工作32年。擅长慢性乙肝、丙肝的抗病毒抗纤维化治疗;对重症肝炎肝衰竭、肝硬化及并发症的抢救经验丰富;开展肝癌的早期诊治、靶向、介入、免疫治疗。
对肠道疾病尤其腹泻、便秘,不明原因发热性疾病有深入研究。铁道部“火车头奖章”获得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论著4部。
正确认识乙肝
河南医联:我们知道,大部分人在得知自己得了乙肝之后都感到很害怕,您觉得乙肝患者是否有必要如此害怕呢?
张淑凤主任:害怕是很正常的,因为慢性乙肝的治愈率很低。像刚刚那个女生就是乙肝病毒携带者,我建议她三个月来复查一次就可以了,可是这还不到一个月,她还是不放心,刚又来要求做检查。
在我国,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人大概有1.2亿左右,其中肝功能异常的慢些乙肝的患者大概有3千万左右,如果不进行治疗的话,大概有20%~25%可能会发展为肝硬化,有5%左右的人可能会转化为肝癌,这个病程发展的时间是因个人而异的,有些人快有些人慢,很年轻就得肝癌的人也有,当然大部分一辈子都不发展为肝癌,这跟机体的免疫能力有关。而接受正规治疗的话,这个比率会大大的降低。
河南医联:乙肝病毒携带者与乙肝患者是一样的吗?
张主任:乙肝病毒携带者,多指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ASC),就是指血液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或E抗原(HBeAg)、核心抗体(HBcAb)阳性,但无肝炎症状和体征,1年内连续随访2--3次,血清ALT和AST均在正常范围。但对血清HBVDNA很高者,应动员其做肝穿刺检查,以便进一步确诊和进行相应治疗。
以前老百姓都称这类人群为“健康携带者”,其实是不准确的,称为“无症状携带者”更准确。乙型病毒性肝炎是指肝功能异常,出现转氨酶升高、黄疸,或经过超声等检查发现肝脏受损,可能表现出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肝区疼痛、尿黄如茶水样等症状。
不是所有乙肝都会恶化
河南医联:慢性乙肝发展为肝癌的几率究竟有多大?
张主任:统计学上来说,基本在1%—5%左右。但是现代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从90年代到现在,近20年乙肝的抗病毒治疗日渐成熟,所以,现在整体上乙肝患者病情进展延缓,发展为肝硬化、肝癌的明显几率降低。
河南医联:是否所有的慢性乙肝患者最终都会朝“乙肝-肝硬化-肝癌-肝功能衰竭”这个方向发展呢?
张主任:不是的。这个与患者染病毒的时间、病毒的基因型、自身的免疫功能等多种因素有关系,有的人可能一辈子都仅仅是个病毒携带者。
据统计,成人时期感染乙肝病毒,只有5%-10%会发展为慢性,婴幼儿期则95%会发展为慢性。慢性乙肝患者中,5-10年会有12%-25%会发展为肝硬化,而肝硬化患者5-10年内有6%-15%可能会发展为肝癌。所以说,并不是每一个慢性乙肝患者都会发展为肝癌的。积极的治疗,可以降低和延缓发展为肝硬化、肝癌的几率和时间。
乙肝诊断检查分阶段
河南医联:慢性乙肝需要做哪些检查?
张主任:最基本的检查有“乙肝两对半”和HBVDNA(又称病毒载量),以此来确定是不是感染了乙肝。进一步检查患者是不是发病需要进行肝功能,超声、CT、磁共振,以及最近几年国内外各种肝病指南推荐的肝纤维化无创检测(Fibroscan)。对于部分肝功能正常,但Fibroscan提示有肝纤维化的患者,需要做肝穿刺活检进行病理诊断。其中部分患者通过穿刺发现已经有肝硬化结节了。
现今的诊断技术对乙肝的检查更加全面、更完善,对病情的评估更准确、细致。病情的不同阶段所检查的侧重是不一样的。初期的检查可能会详细一些,然后根据病人的发病情况而有所不同。如果是母婴传播,我们会查的频繁一下。如果是后天感染则检查频率会低一些。简单来说,根据病人发病趋势和阶段综合考虑检查项目和频率。
河南医联:乙肝患者在用药方面有什么需要特别注意的吗?
张主任:乙肝的治疗用药分为两个大的方面。一种是我们常说的保肝药物,种类很多。,如:抗炎保肝降酶类、细胞膜修复剂(必需磷脂类)、解毒类、利胆类及生物类、维生素类的等等。往往出现肝功能异常的情况下则需要选择性用一些保肝降酶的药物。
另外一种是抗病毒的药物,也分两类。一类是口服的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应用方便、副作用少,应用较广泛;缺点是患者一旦开始抗病毒治疗,就不能私自停药,而且疗程不确定,3-5年甚至是更长时间,需要专科医生根据患者应答情况,评估停药风险,确定能否停药。还有一种是干扰素类的抗病毒药,这类药物优点是疗程相对短,可以是一年或一年半。缺点:副作用大,需要注射,不方便。需要注意的是,无论那种治疗都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医患充分沟通来确定。患者及时随访,医生对用药过程进行评估,并根据抗病毒药物的使用效果进行适当的调整。
乙肝“转阴”未必就是痊愈
河南医联:大部分人都认为乙肝是不能治愈的,是这样的吗?
张主任:不完全准确,也有治愈的。比如急性感染的病人大部分是可以自愈或者治愈。只有5%-10%可能会转变为慢性乙肝。后天感染的在治疗方面效果比较好,但是通过母婴先天感染的治愈率就比较低,可能需要长期的抗病毒治疗。
河南医联:那么,这个所谓的“转阴”是怎么回事呢?
张主任:现在有一个提法,就是说“转阴”意味着“接近治愈”,但不等于完全治愈。
一般来说“转阴”包括两种。一种是病毒量的“转阴”,就是HBVDNA病毒载量的“转阴”,这个容易达到的,抗病毒的目的是让它达到一个持续的阴转,体内病毒不复制,对肝脏的损坏就降到最低。因为这个DNA是在肝细胞内进行复制,HBVDNA的持续复制,对肝细胞不断的造成破坏、死亡,进而导致肝功能异常。
第二种“转阴”是指乙肝五项检查中的E抗原和表面抗原。如果这两个抗原可以转变成抗体,患者的病情就可以达到稳定甚至治愈的状态。随着乙肝抗病毒研究的进展,乙肝有望得到彻底治愈。
河南医联:乙肝病毒转阴了就停止治疗,这样对吗?
张主任:如果是表面抗原“转阴”,表面抗体产生,基本达到了治愈的效果,这种情况下是可以的。但是几率比较小,但也是有的。我们采用联合治疗,即干扰素加上核苷酶抗病毒药,也能达到治愈的效果。
乙肝歧视:被放大的威胁
河南医联:乙肝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张主任:主要分为血液和体液传播,还有母婴传播。血液、体液传播是可以预防的,母婴传播是可以阻断的。
1、母婴传播:乙肝母婴传播是最常见的一种传播途径,传播率高,包括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垂直传播是指怀孕期间胎儿在子宫内被传染乙肝,水平传播是围生期或出生后通过密切生活接触传播乙肝。垂直传播约占母婴传播的10%,更多的母婴传播是水平传播。
2、医源性传播:在医院的检查治疗过程因使用未经严格消毒,或反复使用被HBV污染的医疗器械而被感染。
3、性传播:属于体液传播的一种,特别是最近几年,乙肝性传播也是不容忽视的一种传播途径,
4、输血传播:因为输入被HBV感染的血液和血液制品,引起输血后乙肝。输血传播传染性很强,有人做过调查,一个健康人如果输入了十亿份之一被乙肝携带者感染的血液,就有可能引起乙肝传染,这种传播方式多发生在卫生条件落后的地区。
5、密切生活接触传播:主要是指生活当中皮肤黏膜有破损,那就有可能被感染。不过此种传播途径传染性小,免疫系统成熟的人感染后,有很大一部分人会自然痊愈。皮肤黏膜受到损害之后乙肝患者的体液再落到你破损的皮肤和粘膜有可能就被感染上;也可在日常生活中共用剃须刀、牙刷等引起HBV传播,这都叫密切生活感染。而一般的日常接触,如握手、拥抱等不会传染。
河南医联:预防乙肝的方法是什么?
张主任:注射疫苗是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接种疫苗后要检查一下是否产生了抗体,只要身体产生了抗体,就可以起到预防作用。
河南医联:与乙肝病人接触需要注意什么?
张主任:其实也没有想象的那么可怕。只要你皮肤上没有伤口,即使接触乙肝病人的血液体液也没有问题。
乙肝疫苗接种后的人群产生了抗体,即使偶尔接触也是没有问题的。乙肝病毒在体外的生存时间很短,人体本身的免疫功能可以清除病毒,所以,也没有那么容易就感染到。
河南医联:最后请老师总结一下,怎样才能做到科学、规范、合理的治疗呢?
张主任:肝脏是一个大的生理器官,是人体的“加工厂”,有合成蛋白、凝血因子等功能;有解毒的作用;分泌和排泄胆汁的作用等等。对于携带乙肝病毒者,首先,要摒弃不良的生活方式:例如过度酗酒、劳累等。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劳逸结合,适度运动。暴饮暴食、肥胖、代谢综合征导致的非酒精性脂肪肝占到肝病的比例在不断增加。去年我国又一个肝病流行病调查报道,非酒精性脂肪肝占导致肝脏发病因素的百分之四十九点多,将近50%。酗酒的人群产生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硬化的几率在不断升高。
其次,需要特别提醒的是,一些中老年人要少吃保健品。因为现今的保健品市场太不规范,质量难以得到保证。今天上午有个患者,他就是因为吃三七导致肝功能损害。中药三七是有活血化瘀的作用,但是他所吃的三七是土三七。现在药物性的肝损害在临床上有增加的趋势。
另外,提醒大家在用药方面要谨遵医生的建议,避免乱用药。尤其是抗生素的使用。前天有个孩子因为感冒使用抗生素导致休克,血压骤降,黄疸、转氨酶都快速升高,多器官功能损伤,生命都受到威胁。
最后,对于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一定要有正规医生指导用药,不能说想停就停,想吃就吃。它不同于一般的疾病,需要随访,定时复查肝功能和乙肝病毒DNA含量,根据这些检查指标,再由医生来决定患者需不需要继续治疗,避免不当停药造成的病情反复或加重。
张主任是一个温柔优雅又不失大气的医生。妆发精致,衣着整齐,眼前的张淑凤主任给人一种如沐春风之感。因为乙肝是一种慢性病,需要长期的控制和评估,所以,很多患者跟张主任熟稔的很,她与患者像是朋友,更像是亲人,她会亲切的告诉他们要开什么药、做什么检查,也会严厉的批评患者的一些不专业的行为。
作为一名硕导,张主任希望她的学生时刻谨记作为医生的责任,切实为患者着想。她也会经常拿一些病例跟学生们进行探讨,用临床病例来教导学生们。
“找张主任看病,没有任何负担,无需担心检查用药有什么不妥,更不用担心传说中的医患关系,是个值得信赖的好医生。”患者这样评价张主任。采访过程中,有患者轻推门探头问张主任明天是否坐诊,她的单子明天出来。张主任说她后天上午会坐诊,建议她后天再来拿结果给她看。在张主任看来,肝病跟其他任何一种疾病一样,无需恐惧,无需过度解读,她希望医患同心,共同对抗乙肝,给患者一个健康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