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慢乙肝的临床治愈理念和欧美专家功能性治愈的概念实际上是划等号的。慢乙肝临床治愈在降低患者肝硬化、肝癌方面有着重要意义。现阶段,提高慢乙肝临床治愈比例,一方面是积极的抗病毒治疗,另一方面是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治疗。年慢乙肝指南的更新将会加入最新乙肝临床治愈的相关证据。在新药还未上市前,如何将核苷类似物和聚乙二醇干扰素用好是慢乙肝临床治愈的关键。王贵强教授应《雨露肝霖》邀请,为我们分享慢乙肝临床治愈如何实现以及指南如何推荐的相关内容,详见下文详细访谈内容。
慢乙肝临床治愈是否可实现?如何追求临床治愈?指南如何推荐?
首先,慢乙肝的临床治愈理念最早在年版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1]中提出来,对适合的人群应该追求临床治愈。我们提出的临床治愈的概念和欧美专家功能性治愈的概念实际上是划等号的[2-3]。我个人感觉临床治愈的定义会更为恰当,即表面抗原消失,停药不复发,维持着表面抗原的消失状态。
那如何追求临床治愈呢?实际上确实是非常有难度的。因为慢乙肝是免疫介导的疾病,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机体的免疫是密切相关的。机体的免疫活化来抑制病毒感染的肝细胞或者通过细胞毒性T细胞清除病毒感染的肝细胞,减少cccDNA,这是临床治愈的基础[4-5]。
目前核苷类似物需要长期治疗,因为核苷类似物只是阻断了病毒复制周期的一个环节,并没有影响到cccDNA,只是使cccDNA的水平和耗竭减少,但是cccDNA并没有消失,所以停药常常复发[6]。
还有一类药就是大家熟知的聚乙二醇干扰素,干扰素是具有免疫调节和抗病毒双重作用[7],所以从临床治愈方面,干扰素的价值引起了大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