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学选择题题库2

文章来源:乙型病毒性肝炎   发布时间:2020-12-7 19:36:50   点击数: 2 次
  山东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zj/171111/5837448.html

传染病学总论

1.病原体侵入人体后能否引起疾病,主要取决于:

A.机体的保护性免疫

B.病原体的侵入途径与特异性定位

C.病原体的毒力与数量

D.机体的天然屏障作用

E.病原体的致病力与机体的免疫机能

2.用于某些传染病的早期诊断的免疫学检查,主要是测定血清中的:

A.IgGB.IgA

C.IgMD.IgD

E.IgE

3.传染病检疫期限的确定是依据该病的:

A.隔离期B.传染期C.最长潜伏期D.最短潜伏期E.平均潜伏期

4.急性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通常分为:

A.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

B.前驱期.出疹期.恢复期

C.初期.极期.恢复期

D.体温上升期.极期.体温下降期

E.早期.中期.晚期

5.下列发疹性传染病按皮疹出现先后次序排列,依次为:

A.猩红热.天花.水痘.麻疹.斑疹伤寒.伤寒

B.猩红热.风疹.水痘.麻疹.斑疹伤寒.伤寒

C.天花.水痘.猩红热.麻疹.斑疹伤寒.伤寒

D.水痘.天花.猩红热.麻疹.斑疹伤寒.伤寒

E.水痘.猩红热.天花.麻疹.斑疹伤寒.伤寒

6.根据我国传染病防治法将法定管理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它们是:

A.甲类2种,乙类23种,丙类10种

B.甲类2种,乙类24种,丙类9种

C.甲类2种,乙类22种,丙类11种

D.甲类2种,乙类20种,丙类13种

E.甲类2种,乙类19种,丙类14种

7.属于甲类法定传染病的是:

A.鼠疫.炭疽B.霍乱.炭疽

C.鼠疫.霍乱D.霍乱.艾滋病

E.鼠疫.艾滋病

8.接种下列制剂可获主动免疫,除外:

A.活疫苗B.灭活疫苗

C.抗毒素D.类毒素

E.菌苗

9.感染过程的表现不具有传染性的是:

A.清除病原体B.隐性感染

C.病原携带状态D.显性感染

E.潜伏期感染

病毒性肝炎

1.下列哪种肝炎病毒基因组为DNA

A.甲型肝炎B.乙型肝炎C.丙型肝炎

D.丁型肝炎E.戊型肝炎

2.流行地区甲型肝炎最常发生在

A.老年人B.妇女年人

D.吸烟者

E.学龄前儿童

3.下列与乙肝慢性化有关的是

A.DNA病毒B.病毒产生前S蛋白

C.母婴传播或幼儿期感染,导致免疫耐受

D.病毒反复感染E.血清中存在anti-HBe

4.对重型肝炎的判断下列哪项最重要

A.ALT>U/LB.总胆红素>umol/L

C.PTA<40%D.电解质紊乱

E.WBC15х/L

5.重型肝炎的治疗中不宜

A.卧床休息,清淡饮食

B.稳定体内环境和支持治疗

C.应用干扰素抗病毒治疗

D.保肝、促进肝细胞再生

E.防治并发症

6.男,17岁,近10天来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伴乏力、医院就诊。病前两周曾注射过丙种球蛋白1支。检查:巩膜黄染,肝肋下1.0cm,有轻度触痛,脾肋下未触及。化验:肝功ALT:U/L,AST:U/L、T-Bil:.5μmol/L,anti-HAV-IgM阳性,HBsAg阳性,anti-HBe阳性,anti-HBc阳性。其母亲发现为HBV携带者。应诊断为

A.急性乙型肝炎,甲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B.急性甲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

C.急性甲型肝炎、急性乙型肝炎

D.被动获得甲型肝炎抗体,急性甲型肝炎,乙型肝炎病毒携带

E.被动获得甲型肝炎抗体,急性乙型肝炎

7.10岁男孩,近7天来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伴乏力、医院就诊。病前两周曾注射过丙种球蛋白1支。检查:巩膜黄染,肝肋下1.5cm,有轻度触痛,脾肋下未触及。化验:肝功ALT:U/L,AST:U/L、T-Bil:76.5μmol/L,anti-HAV-IgG阳性,HBsAg阳性,HBeAg阳性提示高感染低应答,anti-HBc-IgM阳性提示急性期或者慢性肝炎急性发作。应诊断为

A.急性乙型肝炎,甲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B.急性甲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

C.急性乙型肝炎,既往感染过甲型肝炎

D.被动获得甲型肝炎抗体,急性甲型肝炎,乙型肝炎病毒携带

E.被动获得甲型肝炎抗体,急性乙型肝炎

8、乙型肝炎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A.消化道传播B.血液、血制品传播

C.蚊虫叮咬D.呼吸道传播E.直接接触

9、HBV感染的主要标志是

A.血中测出HBsAg

B.血中测出抗-HBs

C.血中测出HBcAg

D.血中测出HBeAg和抗-HBs

E.血中测出抗-HBe

10、与原发性肝癌相关的病毒是

A.HAVB.HBVC.HIV

D.EBVE.HSV-2

《流行性出血热》试题

流行性出血热

1.下列描述流行性出血热哪项不正确

A.由汉坦病毒引起B.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C.鼠为主要传染源

D.人-人传播为重要的传播途径E.肾脏损害为本病的特征

2.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病机制是

A.主要为病毒的直接作用

B.主要由免疫损伤引起

C.由各种体液因子导致损害

D.高热引起血管的损伤

E.病毒的直接作用与免疫损伤共同作用的结果

3.流行性出血热患者早期发生休克的主要原因是

A.出血导致的血容量下降

B.高热、出汗导致体内液体相对不足

C.心肌炎引起的心功能衰竭

D.血浆外渗于组织间隙,血容量下降

E.病毒感染引起的“感染性休克”

4.流行性出血热少尿的原因可除外

A.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肾血流量减少B.肾间质水肿和出血

C.下尿路阻塞,尿液排出障碍

D.尿蛋白和管型阻塞肾小管

E.肾素、血管紧张素Ⅱ的激活

5.一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进入少尿期1周,尿量ml/24小时,出现脉洪大,脉速,血压23.3/13.5kPa,伴气促,头痛、喷射性呕吐,神志模糊、瞳孔等大。此综合征是

A.血尿素氮及肌酐过高所致

B.高血容量综合征表现

C.颅高压引起

D.脑疝引起

E.高血钾的表现

6.在流行地区,发现有下列表现者可诊断为出血热

A.发热、头痛、腰痛和尿蛋白阴性

B.腰痛、尿蛋白阳性,伴有下肢浮肿,贫血

C.病毒感染白细胞和血小板下降

D.发热、全身中毒症状,充血、出血、外渗和肾脏损害

E.有发热、腰痛,小便发黄

7.抗病毒治疗用利巴韦林,应在流行性出血热哪一期使用最有效

A.发热早期B.休克期C.少尿期D.多尿期E.发热后期

8.出血热休克血管活性物质应用于

A.尽早应用B.收缩压低于40mmHg

C.在扩容、纠酸后血压仍不稳定者

D.输入平衡盐1ml后E.禁止应用

9.对患者早期诊断最有意义的是:

A.IgM抗体B.血常规

C.尿常规D.RT-PCRE.IgG抗体

《流行性乙型脑炎》试题

流行性乙型脑炎

1.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传播途径是

A.呼吸道传播B.消化道传播C.接触传播

D.蚊虫传播E.输血

2.根据病情轻重,进行乙脑分型。起病急骤,有高热或超高热,1-2天后迅速出现深昏迷并有反复强烈抽搐,如不积极抢救,可在短期内因中枢性呼吸衰竭而死亡,幸存者也常有严重后遗症,是哪种类型

A.轻型B.普通型(中型)C.重型

D.极重型(暴发型)E.混合型

3.发现流行性乙型脑炎病人后,应该采取哪些预防控制措施:

A、对病人实施床边隔离,避免蚊虫叮咬

B、病家周围50米半径范围内灭蚊

C、对疫情发生地1公里半径范围内的学龄前儿童进行疫苗查漏补种工作

D、以上都正确

E.以上都不正确

4.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原是

A.病毒B.细菌C.螺旋体

D.蠕虫E.支原体

5.乙脑最主要的死亡原因是

A.高热B.肺炎C.惊厥

D.中枢性呼吸衰竭E.循环衰竭

6.乙脑患者出现血压明显升高,双侧瞳孔大小不等,颈强直,呼吸节律不齐,应首先采取哪项急救措施

A.降温B.糖皮质激素

C.解痉D.20%甘露醇E.硝酸甘油

《艾滋病、伤寒、副伤寒》试题

艾滋病

1.艾滋病病毒是一种能生存于人的血液中并攻击()的病毒

A.免疫系统B.神经系统

C.骨酪系统D.肌肉系统

E.呼吸系统

2.对艾滋病病毒易感的人群是

A.静脉吸毒者B.性乱者

C.同性恋者D.每个人E.年轻人

3.下列哪个不是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A.性接触B.输血及血制品

C.蚊虫叮咬D.母婴垂直传播E.器官移植

4.艾滋病患者常见的肿瘤是

A.霍奇金病B.淋巴肉瘤

C.卡波济肉瘤D.非霍奇金淋巴瘤E.白血病

5.艾滋病免疫重建综合征多出现在抗病毒第几个月

A.一个月B.一年C.六个月

D.三个月E.二个月

6.蛋白酶抑制剂包括

A.拉米夫定B.替诺福韦

C.依非韦伦D.利托拉韦E.拉替拉韦

伤寒、副伤寒:

1.下列哪项不是伤寒的典型表现

A.发热B.皮疹C.腹泻

D.脾肿大E.表情淡漠

2.治疗伤寒慢性带菌者,首选的药物

A.氯霉素B.磺胺嘧啶C.四环素

D.氨苄西林E.红霉素

3.伤寒的典型临床表现是

A.长期稽留高热,肝脾肿大,外周血白细胞不高,肥达反应阳性

B.长期低热,肝脾肿大,周围血象不高,肥达反应阳性

C.长期弛张热,肝脾不大,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升高,肥达反应阳性

D.长期间歇高热,肝脾肿大,全血细胞减少,消化道出血,肥达反应阳性

E.长期间歇寒战、高热,肝脾肿大,外周血白细胞正常,贫血,肥达反应阳性

4.伤寒患者皮疹开始出现的时间是

A.热退以后B.病程的第1天C.病程的第3天

D.病程的第6天E.日期不定

5.对伤寒诊断和评估病情均有重要参考意义的实验室指标是:

A.白细胞B.中性粒细胞C.嗜碱性粒细胞

D.嗜酸性粒细胞E.血培养

6.小儿伤寒最常见的临床表现:

A.病程迁延B.发热C.肠穿孔、肠出血

D.胃肠道症状E.病死率高

《细菌性食物中毒、霍乱、细菌性痢疾》试题

细菌性食物中毒

1.下列能引起血性腹泻的细菌为

A.侵袭性大肠杆菌

B.肠出血性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C.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副溶血性弧菌

D.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E.产毒性大肠杆菌、副溶血性弧菌

2.神经型食物中毒治疗措施中最重要的是

A.洗胃B.清洁灌肠C.吸氧

D.应用多价抗毒血清E.使用大剂量青霉素

3.神奈川试验多见于何种细菌感染

A.侵袭性大肠杆菌B.金黄色葡萄球菌

C.副溶血性弧菌D.沙门氏菌

E.产毒性大肠杆菌

4.神经型食物中毒死亡率最高的是:

A.A型B.B型

C.E型D.D型

E.AB混合型

5.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特征为:

A.集体用食,发病者进食同一污染食物

B.潜伏期短,突然发病

C.病程较短,多2-3天自愈

D.必须要用抗菌药物

E.多发生于夏秋季

6.可以引起颜面发红,头痛,荨麻疹等过敏症状的细菌为:

A.副溶血性弧菌B.葡萄球菌

C.变形杆菌D.沙门氏菌

E.大肠埃希菌

霍乱

1.霍乱弧菌的生理学性状是

A、革兰染色阳性、有芽孢、夹膜和鞭毛

B、革兰染色阴性,末端有一根鞭毛,运动极为活跃

C、需氧、耐酸不耐碱、最适pH4.5~5.5

D、古典生物型比埃尔托生物型有较强的抵抗力

E、霍乱弧菌产生内毒素性质的霍乱肠毒素

2.霍乱的最主要传播途径是

A、通过水

B、通过食物C、通过日常生活接触

D、通过苍蝇媒介E、通过其他

3.霍乱典型病例的临床表现是

A、严重无痛性腹泻,大便呈水样或米泔水样,继而呕吐,严重脱水征

B、先吐后泻,腹痛明显,水样大便,轻度脱水征

C、畏寒发热,腹痛腹泻,脓血样大便,里急后重明显

D、畏寒、发热,早期中毒性休克

E、剧烈腹痛、腹泻、呕吐、呕吐物呈水样

4.霍乱的确诊依据是

A、典型的临床表现

B、粪便、呕吐物培养阳性

C、与霍乱患者密切接触史

D、大便常规仅见少数白细胞E、大便悬滴镜检阳性

5.霍乱病人对症治疗重点应注意

A、有效血容量的补充B、镇静

C、解痉止痛D、降温E、止泻

6.霍乱病人治疗的关键措施是

A、止泻、止吐B、抗病原C、强心、利尿

D、镇静、止痛E、补液、补盐

细菌性痢疾

1.细菌性痢疾的传播途径是

A.呼吸道B.消化道C.虫媒传播D.血液E.接触传播

2.痢疾杆菌的致病性主要取决于

A.内毒素B.外毒素C.能对抗肠粘膜局部免疫力,分泌性Ig

D.对肠粘膜上皮细胞具有侵袭力E.有对抗肠粘膜正常菌群的能力

3.细菌性痢疾的病变部位主要是

A.乙状结肠、直肠B.空肠C.回肠D.十二指肠E.以上都不是

4.菌痢流行间歇期间的重要传染源是

A.急性期病人B.轻症病人C.重症病人

D.急性恢复期病人E.慢性病人和带菌者

5.在治疗菌痢时,不宜应用

A.复方磺胺甲基异唑 B.痢特灵C.氯霉素

D.次碳酸铋E.庆大霉素

6.男性,突发寒战,体温39℃左右,腹泻十余次,伴里急后重,便为稀便,很快转化为脓血便,便常规红细胞5个/HP,白细胞10个/HP,脓液(++)。该患者最可能诊断

A.细菌性痢疾   B.伤寒 C.阿米巴痢疾 

D.肠炎 E.食物中毒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试题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1.关于流脑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属于化脓性脑膜炎的一种    B.病原菌由鼻咽部侵入

C.病原菌侵人体内仅个别发展为流脑D.病原菌为革兰染色阴性

E.皮肤瘀点主要是由于休克或DIC所致

2.治疗普通型流脑首选抗菌药物是

A.青霉素 

B.磺胺药C.氨苄西林

D.红霉素E.庆大霉素

3.流脑典型脑脊液外观是

A.稍混浊 

B.毛玻璃样

C.绿色脓样

D.米汤样

E.血水样

4.流脑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A.生活密切接触B.蚊虫叮咬

C.呼吸道D.输血或血液制品    E.消化道

5.普通型流脑败血症期特征性的表现是

A.高热B.剧烈头痛C.全身中毒症状

D.皮肤黏膜瘀斑E.脑膜刺激征

6.普通型流脑的典型临床表现是

A.低热、头痛、皮肤黏膜瘀点B.高热、循环衰竭、皮肤黏膜大片瘀斑

C.高热、皮肤黏膜瘀斑、昏迷、呼吸衰竭

D.高热、头痛、皮肤黏膜瘀斑、脑膜刺激征

E.间歇性发热、反复皮肤瘀点、血培养可阳性

《败血症》试题

败血症

1.败血症是指

A.病原菌侵入血流,经血到达有关部位生长繁殖而致病

B.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引起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

C.病原菌只在局部繁殖,其产生的外毒素进入血流到达易感组织细胞,引起特殊的毒性症状

D.化脓性细菌侵入血流,但不繁殖而经血到达有关组织再繁殖致病

E.以上均不是

2.真菌败血症的病死率可达:

A.30%~40%B.15%~35%C.小于10%

D.60%以上E.80%以上

3.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宜选用以下哪一种抗菌药物:

A.青霉素B.庆大霉素C.氧氟沙星

D.红霉素E.万古霉素

4.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败血症的病原治疗选用:

A.替考拉宁B.甲硝唑C.氟康唑

D.亚胺培南E.头孢他定

5.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近6天畏寒,高热,血清胆红素μmol/L,肺部有迁徙性脓肿,常见于:

A.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

B.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

C.表皮葡萄球菌败血症D.变应性亚败血症 

E.厌氧菌败血症

6.长期服用广谱抗生素引起假膜性肠炎是

A.药物的毒性作用          B.药物过敏       

C.细菌耐药性突变的结果   D.正常菌群寄居部位改变所致      

E.菌群失调引起的二重感染

《疟疾》试题

疟疾

1.下列哪项不是疟疾的传播途径

A.蚊虫叮咬B.输血

C.胎盘D.飞沫

E.生活接触

2.寄生人体的疟原虫有几种?

A.2种B.3种

C.4种D.5种

E.6种

3.确诊疟疾的最可靠方法是什么?

A.取血显微镜检查疟原虫 B.根据临床症状C.拍摄X线

D.心电图E.试验性治疗

4.典型间日疟临床表现:

A.突然发病,无寒颤,仅有畏寒感    

B.间歇期极短,体温曲线呈“M”型

C.周期性发冷.发热和出汗,伴有脾肿大、贫血等体征。

D.发热常在深夜并伴有咳嗽.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等症状。

E.高热、畏寒、寒战、头晕、全身酸痛。

5.能引起脑型疟的疟原虫是哪一种?

A.间日疟B.三日疟C.恶性疟

D.卵形疟E.以上都是

6.杀灭肝内期疟原虫的唯一药物是

A.乙胺嘧啶   B.伯氨喹   

C.氯喹   D.哌喹   E.甲氟喹

《日本血吸虫病》试题

血吸虫病

1.急性血吸虫病的外周血象特征性改变是:

A.中性粒细胞显著增高 

B.异型淋巴细胞显著增高   

C.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高

D.单核细胞显著增高

E.嗜碱性粒细胞显著增高

2.血吸虫的中间宿主是:

A.人B.虾   C.蟹   

D.水蛭 E.钉螺

3.血吸虫病的主要传染源是:

A.野鼠 B.病人和保虫宿主

C.家禽 D.猫 E.狗

4.关于日本血吸虫,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日本血吸虫雌雄同体 

B.人是日本血吸虫的中间宿主   

C.对人具有感染性的是尾蚴

D.钉螺是日本血吸虫的终宿主 

E.毛蚴在钉螺体内进行有性繁殖

5.急性血吸虫病的热型最常见的是:

A.稽留热 B.不规则热 

C.间歇热和驰张热D.回归热 E.波状热

6.治疗血吸虫病首选:

A.氯喹   B.吡喹酮C.甲硝唑 

D.氟哌酸 E.锑剂

《肠绦虫病》试题

肠绦虫病

1.预防肠绦虫病的关键措施是:

A.根治病人

B.注意个人的饮食卫生

C.加强家畜的粪便管理

D.疫苗接种

E.预防服药

2.肠绦虫病病人驱虫治疗时,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服药当日晨进流质饮食

B.驱猪肉绦虫前给以氯丙嗪

C.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服用泻药

D.确保虫体完整排出,切忌拉断

E.注意留取24h大便,以便寻找虫体和头节

3.肠绦虫病理化检查中寻找()是简便而可靠的诊断方法,且阳性率高。

A.绦虫卵B.绦虫节片C.囊尾蚴D.六钩蚴E.完整的虫体

《囊尾蚴病》试题

囊尾蚴病

1.囊尾蚴病是通过哪种途径感染的

A.内在自身感染B.外在自身感染

C.外来感染D.呼吸感染

E.内在自身感染,外在自身感染及外来感染

2.对眼囊尾蚴病患者首选的治疗是

A.阿苯达唑 B.吡喹酮

C.氯喹 D.伯氨喹 

E.手术

3.男性,30岁,因反复出现癫痫大发作半年余,近一月来智力有所下降,经CT检查诊断为脑囊虫病。应首先考虑的临床类型是

A.脑实质型B.脑室型C.软脑膜型D.脊髓型E.混合型

感言敢说医学僧

感谢你的赞赏,你的支持是我前进

转载请注明:http://www.jwfgm.com/yzyy/1120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