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流行的季节,关于乙脑我到底应该知道哪些知识呢?医院带你全面了解乙脑,千万不要错过。
概述
?流行性乙型脑炎(Japaneseencephalitis),简称乙脑,是由乙脑病毒经蚊虫叮咬而传播的以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急性传染病,发生于夏秋季,儿童多见。临床上以高热、意识障碍、抽搐、呼吸衰竭、脑膜刺激征及病理反射征为主要特征。
?是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
对外界抵抗力不强,56℃、30分钟即可灭活。对各种消毒剂都敏感。但耐低温和干燥。
流行病学
01
传染源
包括家畜、家禽和鸟类;其中猪(特别是幼猪)是主要传染源。在流行期间,幼猪的感染率%,马90%以上,为本病重要动物传染源。人被感染后仅发生短期病毒血症(病毒血症期5天)且血中病毒数量较少,故患者及隐性感染者作为传染源的意义不大。02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能传播本病的蚊虫很多,现已被证实者为库蚊、伊蚊、按蚊的某些种。国内的主要传播媒介为三带喙库蚊。被感染的候鸟、蝙蝠等亦是乙脑病毒越冬宿主。
03
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免疫力持久,多为隐性感染1:~。10岁以下(2~6岁)儿童多见(80%)。目前由于儿童预防接种的普及,乙脑已由传统的儿童传染病转向成年、甚至老年人。04
流行病学特征
有严格季节性,80%~90%病例集中于7、8、9月和较强的地区性(亚洲为主)。本病集中发病少,呈高度散发性,家庭成员中很少有多人同时发病者。发病机制
?感染病毒后是否发病急引起疾病的严重程度一方面取决于感染病毒的数量及毒力,更重要的则取决于人体的免疫力。当人体免疫能力强时,仅形成短暂病毒血症,而不侵入中枢神经系统,临床表现为隐性感染或轻型病例;反之突破血脑屏障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并繁殖,由病毒对神经组织的直接作用和免疫性损伤而引起脑组织病变。
病理解剖⊙?大脑皮层、间脑、中脑病变最严重
⊙神经细胞病变:变性、肿胀、坏死
⊙炎性细胞浸润和胶质细胞增生“血管套”
⊙血管病变—脑水肿
临床表现
潜伏期10~15天。大多数患者症状较轻或呈无症状的隐性感染,仅少数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表现为高热、意识障碍、惊厥等。典型病例的病程可分4个阶段。
1
初期
起病急,体温急剧上升至39~40℃,伴头痛、恶心和呕吐,部分患者有嗜睡或精神倦怠,并有颈项轻度强直,病程1~3天。
2
极期
体温持续上升,可达40℃以上。初期症状逐渐加重,意识明显障碍,由嗜睡、昏睡直至昏迷。昏迷越深,持续时间越长,病情越严重。神志不清最早可发生在病程第1~2日,但多见于3~8日。重症患者可出现全身抽搐、强直性痉挛或强直性瘫痪,少数也可软瘫。严重患者可因脑实质病变(尤其是脑干)、缺氧、脑水肿、脑疝、颅内高压、低血钠性脑病等病变而出现中枢性呼吸衰竭,表现为呼吸节律不规则、双吸气、叹息样呼吸、呼吸暂停、潮式呼吸和下颌呼吸等,最后呼吸停止。体检可发现脑膜刺激征,瞳孔对光反应迟钝、消失或瞳孔散大,腹壁及提睾反射消失,深反射亢进,病理性锥体束征,如巴氏征等可呈阳性。
3
恢复期
极期过后体温逐渐下降,精神、神经系统症状逐日好转。重症患者仍神志迟钝、痴呆、失语、吞咽困难、颜面瘫痪、四肢强直性痉挛或扭转痉挛等,少数患者也可有软瘫。经过积极治疗大多数症状可在半年内恢复。
4
后遗症期
少数重症患者半年后仍有精神神经症状,为后遗症,主要有意识障碍、痴呆、失语及肢体瘫痪、癫痫等,如予积极治疗可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癫痫后遗症可持续终生。
诊断
1流行病学资料:流行区、发生于7、8、9三个月;多发生于10岁以下儿童,近年老年人的发病率有所上升。
2临床特点:临床出现脑炎症状:发热、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昏迷、抽搐、呼吸衰竭,脑膜刺激征阳性,可引出病理反射。
3实验室资料
血象:WBC(10~20×/L),N〉80%;部分患者血象始终正常。
脑脊液:非化脓性改变,透明、压力增高、WBC50~×/L,早期以中性粒细胞为多,后期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稍增高,糖与氯化物正常。
血清学检查:
1.特异性IgM抗体测定:乙脑病毒IgM抗体阳性(病后3-4天可出现,脑脊液中第2天可测到,2周达高峰),有助早期诊断。
2.补体结合试验:特异性较高,但其阳性大都出现在第4~7周,双份血清抗体效价有4倍或以上的增长即可诊断。
病原学检查:
病毒分离:第一周内死亡患者脑组织(脑脊液、血)用于回顾性诊断
治疗
患者应住院治疗,病室应有防蚊、降温设备,应密切观察病情,细心护理,防止并发症和后遗症,对提高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1、一般治疗
注意饮食和营养,供应足够水份,高热、昏迷、惊厥患者易失水,故宜补足量液体,成人一般每日1~ml,小儿每日50~80ml/kg。但输液不宜多,以防脑水肿,加重病情。对昏迷患者宜采用鼻饲。
2、对症治疗
(1)高热的处理室温争取降至30℃以下。高温患者可采用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使体温保持在38℃~39℃(肛温)之间。一般可肌注安乃近,幼儿可用安乃近肛塞,避免用过量的退热药,以免因大量出汗而引起虚脱。
(2)惊厥的处理可使用镇静止痉剂,如地西泮、水合氯醛、苯妥英钠、阿米妥钠等。应对发生惊厥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①因脑水肿所致者,应以脱水药物治疗为主,可用20%甘露醇,在20~30分钟内静脉滴完,必要时4~6小时重复使用。同时可合用呋塞米、肾上腺皮质激素等,以防止应用脱水剂后的反跳。②因呼吸道分泌物堵塞、换气困难致脑细胞缺氧者,则应给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行气管切开,加压呼吸。③因高温所致者,应以降温为主。
(3)呼吸障碍和呼吸衰竭的处理深昏迷患者喉部痰鸣音增多而影响呼吸时,可经口腔或鼻腔吸引分泌物,采用体位引流、雾化吸入等,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因脑水肿、脑疝而致呼吸衰竭者,可给予脱水剂、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因惊厥发生的屏气,可按惊厥处理。如因假性延髓麻痹或延脑麻痹而自主呼吸停止者,应立即作气管切开或插管,使用加压人工呼吸器。如自主呼吸存在,但呼吸浅弱者,可使用呼吸兴奋剂如山梗菜碱、尼可刹米、利他林、回苏林等(可交替使用)。
(4)循环衰竭的处理因脑水肿、脑疝等脑部病变而引起的循环衰竭,表现为面色苍白、四肢冰凉、脉压小、中枢性呼吸衰竭,宜用脱水剂降低颅内压。如为心源性心力衰竭,则应加用强心药物,如西地兰等。如因高热、昏迷、失水过多造成血容量不足,致循环衰竭,则应以扩容为主。
3、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其他治疗
肾上腺皮质激素有抗炎、退热、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保护血脑屏障、减轻脑水肿、抑制免疫复合物的形成、保护细胞溶酶体膜等作用,对重症和早期确诊的患者即可应用。待体温降至38℃以上,持续2天即可逐渐减量,一般不宜超过7天。过早停药症状可有反复,如使用时间过长,则易产生并发症。在疾病早期可应用广谱抗病毒药物病毒唑或双密达莫治疗,退热明显,有较好疗效。
预防措施
健康教育
将预防乙脑的知识教给群众,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特别是提高群众对疫苗接种、防蚊灭蚊对预防乙脑重要性的认识。
免疫接种
接种乙脑疫苗以提高人群免疫力是预防乙脑的重要措施之一。所有适龄健康儿童均应按照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的要求及时接种乙脑疫苗。地鼠肾细胞灭活疫苗或地鼠肾细胞减毒活疫苗。抗体阳转率85%~%,保护率85%~98%。6月~12月婴幼儿为主要接种对象。初种2次,0.5ml,隔1~2周。初入疫区进行初种。流行前一月完成接种。
灭蚊防蚊
灭蚊要强调一个早字,最好在人间乙脑流行前1~2个月开展一次群众性的灭蚊活动,在农村重点是消灭牲畜棚(特别是猪圈)的蚊虫。夜间睡觉防止蚊虫叮咬可用蚊帐,驱蚊剂等,提倡不露宿。黄昏户外活动应避免蚊虫叮咬。搞好环境卫生,翻缸倒罐,清除积水,填平洼地等,及时消灭蚊虫滋生地,早期彻底消灭幼蚊。流行季节宜用蚊帐、蚊香、纱窗等驱蚊、防蚊措施。采取灭蚊措施后,可以降低乙脑发病率。对家庭来讲,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防蚊灭蚊手段,是一种有效的预防乙脑的
方法。
用心服务呵护健康
医院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
我们致力于让更多的朋友了解医院,如果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和意见,请用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邮箱:ky
.北京治白癜风医院哪个好北京专治白癜风的医院有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