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流脑
流脑是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简称。它是由脑膜炎奈瑟菌感染脑膜或脑脊髓膜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疾病(以下简称流脑)。
流脑为呼吸道传染疾病,春冬季节是流脑的好发季节,它的易感染人群主要为婴幼儿、儿童及青少年,其中0-2岁、10-15岁为高发病年龄段,对6月龄-2周岁的婴幼儿危害极大。
流脑的临床症状
流脑致病菌由鼻咽部侵入血循环,形成败血症,最后局限于脑膜及脊髓膜,形成化脓性脑脊髓膜病变。
主要临床表现有发热,头痛、呕吐、皮肤瘀点、惊厥、昏迷、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流脑属于易传播死亡率高的呼吸道传染疾病。死亡率可达10%以上,20%以上的流脑存活者有永久性后遗症。
流脑前期的临床表现与普通上呼吸道感染类似。起病急、发烧至39度以上、头痛寒战、喷射性呕吐、皮肤起红斑。家长如发现儿童有此症状时一定要提高警惕,医院诊治。
我国流脑流行的菌群有哪些
现已知按表面特异性多糖抗原不同分为A、B、C、D、X、Y、Z、29E、W、H、I、K、L等13个菌群。我国90%以上的流脑是由A群B群C群这三个菌群引起的。其中C群已经成为我国流脑致病菌群的主要流行菌群(年全国监测省检出流脑阳性病例中C群占比65.26%)并有上升趋势。近几年由C群致病菌引起的病例已增加到全国26个省份,且不少省份出现了由C群致病菌群引起的聚集性病例或暴发。
如何预防流脑
流脑的病死率高,危害性较大。因为传染源广泛存在,传播途径无法切断,因此保护易感人群,接种疫苗是全面预防流脑最经济、有效、安全的手段。
我国目前用于预防流脑的疫苗主要有:A群流脑多糖疫苗、A群C群流脑多糖疫苗和A群C群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
注意个人卫生和保暖,人群密集的场所要注意通风换气及环境卫生。这也是避免流脑和其他呼吸道传染病的有效措施。
多糖疫苗与结合疫苗的区别
多糖疫苗:多糖疫苗的应答类型为体液免疫。抗原为细菌荚膜多糖,是非T细胞依赖抗原(半抗原),不能产生免疫记忆。免疫持续时间短。对小年龄段儿童尤其是对2岁以下婴幼儿保护效果不好。
WHO关于脑膜炎球菌疫苗的意见书(年11月)关于多糖疫苗:因为经济有限或无法提供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的国家可采用多糖疫苗控制爆发疫情;多糖疫苗应单剂量一次接种≥2岁人群,初次剂量后应于3-5年再次接种。
结合疫苗:结合疫苗的应答类型为体液/细胞免疫。抗原是将细菌荚膜多糖与蛋白载体结合,结合后成为T细胞依赖抗原(全抗原),接种后可形成免疫记忆,可产生再次免疫应答。免疫持续时间长。使用不受年龄限制,尤其可对2岁以下婴幼儿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WHO关于脑膜炎球菌疫苗的意见书(年11月)关于结合疫苗:结合疫苗因为有更好的保护作用和免疫原性,特别适用于2岁以下的儿童;结合疫苗推荐使用方法:可先对儿童和青少年大规模接种,然后纳入儿童常规免疫项目
流脑的接种程序
总结
推广使用A群C群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是国家免疫规划的有益补充,是建立免疫屏障控制流脑的必要手段。
建议下列人群接种A群C群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
6个月至2周岁的婴幼儿;
2周岁以上希望获得长期免疫的儿童。
原创作者招募中…
如果您热爱写作,对疫苗相关问题、热点事件有独特的见解,欢迎加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