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母沛防治乙型肝炎产妇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

文章来源:乙型病毒性肝炎   发布时间:2020-10-8 18:32:12   点击数: 3 次
  

医院妇产科.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摘要]

目的观察欣母沛对防治乙型肝炎产妇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选择肝功异常但凝血功能正常的乙型肝炎剖宫产产妇例,随机分为欣母沛组、缩宫素组、联合组(欣母沛+缩宫素),各例。3组均在胎儿娩出后立即宫体注射药物。比较各组产后2h内及产后24h内的出血量及产后出血率、治疗总有效率。观察各组组产妇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总胆红素(TB)变化。

结果欣母沛组及联合组的产后出血发生率分别为22%、20%,明显低于缩宫素组的54%(P<0.01)。两组产后2h、24h平均出血量分别为(.54±73.96)ml、(.97±90.12)ml,也明显少于缩宫素组的(.38±.41)ml、(.84±.35)ml,差异有显著性(P<0.01)。欣母沛组及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96%,明显高于缩宫素组的87%(P<0.05)。用药后缩宫素组ALT、AST、TB较欣母沛组、联合组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且ALT、AST的变化有显著差异(P<0.05)。欣母沛组与联合组比较,ALT、AST、TB差异无显著性(P>0.05)。部分产妇出现恶心、呕吐、腹泻、高血压等不良反应,一般均可自行恢复。

结论母沛对防治乙型肝炎产妇剖宫产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小,且对肝功能几乎无影响,安全性良好。

[关键词]欣母沛;剖宫产;宫缩乏力;产后出血;肝功能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并发症,居我国目前孕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其中宫缩乏力引起的产后出血占70%~80%。乙型肝炎产妇由于病毒感染和肝功能异常,产时产后往往全身疲乏,极易发生宫缩乏力,故产后出血几率增加。欣母沛系一种强效缩宫剂,是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新药,对肝炎产妇产后出血的防治效果和对肝功能的影响尚无报道。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年1月~年12月对例肝功能异常但凝血功能正常的乙型肝炎剖宫产产妇,随机用欣母沛、缩宫素、欣母沛加缩宫素防治产后出血,同时观察欣母沛的治疗效果、对肝功能的影响及不良反应,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择乙型肝炎剖宫产产妇例,肝功能轻度异常,但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活动度、血小板数值正常。孕周34~41周,合并羊水过多、多胎妊娠、巨大儿、前置胎盘、产程延缓等有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倾向的排除在外。均无胃溃疡、哮喘、严重过敏体质、高血压及青光眼等前列腺素禁忌证。将这例产妇随机分为3组,即欣母沛组、缩宫素组、联合组。3组产妇年龄、孕周、孕产次无显著差异。所有患者术前术后每日予复方甘草酸苷0.12g、还原型谷胱甘肽1.2g护肝降酶治疗。

1.2方法

1.2.1诊断标准

患者在胎儿娩出后2h内阴道出血≥ml或24h内阴道出血≥ml,排除软产道损伤、胎盘因素、凝血功能障碍,诊断为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

1.2.2产后出血量的统计方法

用容积法及称重法。称重法换算为血液毫升数计算公式为:手术布类在手术前后重量之差(克数)/1.05,消毒卫生纸使用前后重量之差(克数)/1.05。娩胎盘时统一辅助手法按摩子宫。

1.2.3用药方法

欣母沛(Hemabate,含卡前列素氨丁三醇μg/ml)用药方法:剖宫产术中直接宫体注射μg。重复使用时,每次可间隔15min,总量不超过2mg。缩宫素用药方法:剖宫产术中直接宫体注射20U。均于胎儿娩出后立即给药。

1.2.4观察内容

分别观察3组术中即时出血量,计算产后2h、24h的平均出血量,计算治疗总有效率、产后出血的发生率、观察3组恶心、呕吐、腹泻、血压升高、潮红等不良反应。因药物引起肝损害一般出现在用药后第1~4周,而剖宫产产妇一般术后7天拆线出院,故选择产后5天抽血复查肝功能,观察用药后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

移酶(AST)和总胆红素(TB)的变化。

1.2.5术中止血疗效判断标准

单次注射子宫出现强烈收缩,术中即时出血量在~ml,为显效。单次或重复注射后子宫收缩,但强度一般,出血量~1ml,为有效。注射2次后,子宫仍呈苍白疲软状,出血量大于ml,需采用其他方法才能止血,为无效。

1.3统计学方法

3组间计量资料均数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SNK-q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3组药物对术中即时出血量的影响和疗效判断

欣母沛组及联合组例显效。22例单次注射有效,9例重复注射有效,总有效率96%,无效8例。而缩宫素组显效62例,单次有效15例,重复注射有效10例,总有效率87%,明显低于欣母沛组和联合组(P<0.05)。无效的病例均予输血,同时行子宫动脉结扎术和(或)子宫背包式捆绑术,最终控制了出血。

2.23组产后2h、24h的平均出血量和产后出血率比较

由表1可见欣母沛组比缩宫素组产后2h的平均出血量减少,24h的平均出血量减少(P<0.01),产后出血率明显降低(P<0.01),差异有显著性。

2.33组用药前后肝功能ALT、AST和TB的比较

由表2可以看出,用药前欣母沛组与缩宫素组和联合组比较,ALT、AST、TB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用药后缩宫素组ALT、AST、TB较欣母沛组有不同程度升高,其中ALT、AST的变化有显著差异(P<0.05),而TB变化不明显。欣母沛组、联合组ALT、AST、TB差异无显著性(P>0.05)。

3讨论

目前产后出血的药物治疗主要为缩宫素和前列腺素。由于缩宫素受体具饱和性,且效果短暂,大剂量的缩宫素还可导致水中毒,故在防治产后出血时具有一定局限性。欣母沛活性成分为氨丁三醇卡前列腺素,是前列腺素PGF2a的衍生物,具有强烈而持久的刺激子宫平滑肌收缩的作用,使子宫内压力增高,宫腔开放的血窦和血管迅速闭合,从而达到止血目的。与传统的前列腺素类物质相比,欣母沛半衰期延长,生物活性增加,临床上可以用于治疗由于子宫收缩乏力引起的难治性产后出血。

乙型肝炎产妇因肝功能异常,体力较差,容易疲劳,发生产后出血多见,其结果轻则引起贫血,重则危及生命,所以产时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尤为重要。欣母沛起效迅速,作用强而持久,能明显减少产后出血量。从产后子宫生理、欣母沛的药理及临床效果上看,欣母沛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效果优于缩宫素。本研究资料显示,欣母沛组和联合组的产后2h、24h平均出血量均比缩宫素组明显减少,同样两组的产后出血率亦明显低于缩宫素组,差异有显著性。另外,主张早期应用,因为大量出血可使子宫平滑肌缺血缺氧,对药物敏感性大大下降,结果往往事倍功半,所以于胎儿娩出后立即给药比发生出血再给药效果更佳。尤其对出血凶险者更应早期应用,以避免不必要的子宫切除。对于出血严重者,应视情况需同时采用子宫动脉结扎术和(或)子宫背包式捆绑术等措施才能控制出血。

欣母沛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腹泻、恶心、呕吐,大多与平滑肌收缩有关。惟一禁忌证是过敏。大多不良反应呈一过性,一般无须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疗效。虽然欣母沛药物说明书提示肝功能障碍者慎用,但本研究在使用护肝降酶药的同时使用欣母沛,ALT、AST、TB值比缩宫素组低,提示该药对肝细胞的毒性作用不明显,相反,由于减少了产后出血,直接减轻了分娩对肝功能的影响,且随着妊娠的解除,肝脏负担随之减轻,肝功能好转。缩宫素组肝功能指标上升,推测可能与产后出血量较多,使肝脏缺血缺氧相对加重,肝细胞炎症反应加剧有关。故权衡利弊肝功能损害者应在护肝基础上使用欣母沛。

总之,欣母沛防治产后出血具有高效迅速、安全方便等优点,且对肝功能无明显影响,为临床防治肝炎产妇的产后出血提供了又一个安全有力的手段。

稿件编辑:王国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jwfgm.com/jbbk/106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