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病专栏乙肝携带者不得不了解的知识

文章来源:乙型病毒性肝炎   发布时间:2021-7-6 13:02:56   点击数:
  

科普指导:医院肝病科邢宇锋

提起乙肝,大家都会比较担心

特别是乙肝携带者人群

很多人会问,会不会很严重?

自己是不是乙肝携带者?传染性大不大?

要不要抗病毒?要怎么治疗?

……

乙肝的流行病学情况

全球约有20亿人感染了乙肝病毒(HBV),其中6.9亿人在中国;而全球有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3.5亿人,其中三分之一在中国。这个数字非常惊人!

全世界每年有75万人-万人死于HBV感染引起的疾病(如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等)。

什么是乙肝携带者?

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给出了明确的定义,把乙肝携带者主要分两类:

第一类:慢性HBV携带者(通常所讲的“大三阳”)

该类患者一般年龄较轻,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E抗原(HBeAg)阳性,乙肝病毒定量(HBV-DNA)较高水平,肝功能1年内3次检查在正常范围(ALT/AST),肝穿刺检查肝组织检查没有病变或病变轻微(炎症和纤维化程度)。

第二类: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通常所讲的“小三阳”或者“小二阳”)

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而E抗原(HBeAg)阴性,乙肝病毒定量(HBV-DNA)水平较低(低于检测下限或<IU/ml),肝功能1年内3次检查在正常范围(ALT/AST),肝组织没有明显的炎症和纤维化。

慢性乙肝病毒(HBV)

携带者

非活动性乙肝表面抗原

(HBsAg)携带者

患者年龄

较年轻

任何年龄

乙肝表面抗原

(HBsAg)

阳性(+)

阳性(+)

E抗原

(HBeAg)

阳性(+)

阴性(-)

乙肝病毒定量

(HBV-DNA)

较高

较低(低于检测下限或<IU/ml)

肝功能

(ALT/AST)

1年内3次检查在正常范围

1年内3次检查在正常范围

肝穿刺检查

肝组织

没有病变或病变轻微(炎症和纤维化程度)

没有明显的炎症和纤维化

肝功能正常需要治疗吗?

第一种类型慢性乙肝病毒(HBV)携带者:

传染性高低主要取决于血液中HBVDNA水平,与血清ALT、AST或胆红素水平关系不大。

目前国内外指南建议HBV携带者暂时不需抗病毒治疗,但应每3-6个月进行生化学、病毒学、AFP和影像学检查,若符合抗病毒治疗适应证,可用干扰素或核苷(酸)类药物治疗。

对于年龄大于30岁,特别是有肝硬化或HCC家族史者的乙肝携带者,建议行肝组织活检或无创性检查,以评估其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

肝功能中ALT正常(一般定为<40IU/L),通常被认为无肝炎活动,但已有研究结果表明,对于ALT处于正常范围的慢性HBV携带者,相较于HBsAg阴性人群,仍有疾病进展的风险,而ALT并非是评估肝脏疾病的最完美的替代指标。可见,仅仅肝功能正常,并不是健康的通行证。

特别要注意的是,肝脏是个沉默器官,发病初期多无明显症状,每3-6个月定期监测病情变化,就显得特别重要。有部分患友认为自己的肝功能正常,就可以高枕无忧,然后以各种理由推脱甚至拒绝进行定期复查,实在是大错特错。

慢性HBV携带者疾病进展缓慢且隐匿,预后复杂,可发展为慢性乙型肝炎、重型肝炎、肝硬化及肝癌,是导致其最终死亡的主要因素。

有研究数据表明,高病毒载量、ALT基线水平高,年龄30岁以上是乙肝携带者肝硬化与肝癌的独立危险因素。

一项研究证明,35岁以上的患者,HBV-DNA是乙肝疾病进展的独立预测因子,肝硬化、肝癌的发生率随着HBV-DNA水平的升高而增加。

另一项对E抗原血清学转换研究显示,在40以及50岁以后发生E抗原血清学转换,肝硬化发生率分别是27.3%,33.3%。

但是目前国际上多项研究结果表明,多种抗病毒治疗方案效果皆不满意,包括干扰素和核苷类似物。这为HBV慢性感染早期防治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第二种类型非活动性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临床风险很低,不需要治疗,定期复查就好。

然而部分患友一旦确认患有乙肝,“有病乱投医”,随意在市场上购买核苷类抗病毒药服用,是不可取的,也极其危险。非但不能控制病情,还可能为将来的治疗埋下隐患,如增加耐药风险等。

第一种类型乙肝携带者治疗与否目前仍存在争议,而最终需要临床医生充分评估治疗利弊,对乙肝携带者人群进行个体化管理。

中医药可以治疗乙肝携带者吗?

又有哪些应对之策呢?

跟着杏林君来听一听专家怎么说吧

中医药可以治疗吗?

先来了解一下中医学对慢性HBV携带者的认识。

慢性HBV携带者,在中医无此病名,根据其发病特点、临床表现,可查寻到类似本病的记载,属中医“黄疸”、“胁痛”等疾病的范畴。

对慢性乙型肝炎病因病机的认识,各代各家学说众说纷纭,但归结起来,慢性乙型肝炎的核心病机不外乎是湿、热、郁、瘀、虚几个方面。

乙肝病毒携带者多属于乙肝免疫耐受期,多无临床症状和体征。这也解释了很多乙肝携带者患友大多没有症状的原因。

《内经》提到“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母婴感染者居多,先天本亏,肾气亏虚,加之后天失养,脾气不足,“疫毒”乘虚而入,伏藏于肝血,正气无力抗邪,则处于平衡状态,这和慢性乙型肝炎的病机是一致的。

医院肝病科经过多年临床总结,认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其病机为疫毒内伏,脾肾亏虚,正气不足,无力鼓邪外出。

中医药治疗有绝招吗?

如何阻断或延缓乙肝的进展是当前医学难点,目前中医药在干预慢性HBV感染方面积累了部分经验,这也是我国干预慢性HBV感染的一大特色。

HBV感染呈明显的种族倾向和家庭性,提示这部分人具有共同的体质特点。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实属正气不足,人体正气中元气和卫气均源于肾,故肾虚型体质是慢性乙型肝炎致病的根本基础。

多年来医院肝病科团队做了大量工作,前期我们采用多中心、大样本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的中医证型主要分为10种,其中脾肾亏虚型占52.31%及肾虚体质占56%。多项研究显示中医补肾法可以抑制乙型肝炎病毒(HBVDNA)的复制、降低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HBsAg、HBeAg)表达。

医院肝病科还承担了国家“十一·五”“十二·五”科技重大专项“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病毒性肝炎项目,采用补肾法治疗慢性HBV携带者,研究发现补肾为主的中医药具有调节机体整体抗病毒免疫力,降低e抗原阳性HBV慢性携带者HBVDNA水平,改善肝组织学的功效。

研究还发现一些患者经过长达2年中药治疗,部分可以转为非活动性的携带者。如果乙肝携带者尽可能早些获得HBeAg血清学转换,患者发生肝硬化及HCC的风险将大大降低。

有机会参与治疗吗?

这个当然有!

国家“十三·五”科技重大专项中医补肾法干预乙肝携带者已启动,欢迎有符合条件的患友参与,有2年免费的中药干预和临床检测(国家专项资助,免费项目:乙肝两对半,HBVDNA,AFP,肝肾功能,肝穿检查等),指标有限哦。

医学探索无止境,让更多的慢性乙型肝炎携带患友获得临床受益,一直是我们肝病医生的追求。

让更多的患友获益,是我们的追求

乙肝患友如果有疑问

医院咨询哦~

往期回顾

按揉这两个穴位能养肾护腰…

按揉这里,经前/经期头痛不再有!

跟我这样做让你鼻通气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jwfgm.com/jbbk/121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