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新综述

文章来源:乙型病毒性肝炎   发布时间:2016-9-30 12:03:50   点击数: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呈全球分布,与肝硬化及肝癌的关系密切,是世界范围内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全球人口的30%有血清学证据证实现症或既往感染HBV。HBV在不同地区的流行率和主要基因型不同,而不同流行程度的地区主要的传播模式也不同。

HBV为部分双链DNA病毒,其血清学标志物有: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体(抗-HBs)、E抗原(HBeAg)和E抗体(抗-HBe),核心抗体IgM(抗-HBcIgM)和IgG(抗-HBcIgG)。不同标志物在不同的感染阶段出现,具有各自的临床意义。

HBV为非细胞毒性病毒,肝脏损伤和病毒控制,及带来的临床结局,均依赖于病毒复制与宿主免疫应答间复杂的交互作用。慢乙肝患者的T细胞应答较弱,在自发性HBeAg血清学转换或抗病毒治疗后有所恢复。然而过度激活的免疫应答可导致爆发性肝炎。

慢乙肝自然史可分为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低复制期、再活动期。不同阶段有各自的临床和血清学特征。早期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者及长期稳定在低复制期患者预后较好。总体而言,围生期感染HBV的人群中大约40%男性和15%女性将死于肝硬化或者肝细胞癌。

抗病毒治疗可以减轻肝脏炎症,逆转肝纤维化并减少肝细胞癌发生。目前已有2种干扰素α和5种核苷(酸)类似物用于慢乙肝抗病毒治疗,两类药物治疗各有优劣。各大指南对抗病毒治疗的时机和疗程都有相同或者类似的推荐。

乙肝疫苗的问世和和普及显著减少了慢乙肝的发病率,甚至带来了肝癌发病率的下降。2种干扰素和5种核苷(酸)类药物的相继上市,在抑制病毒复制、减轻肝脏炎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越来越多证据表明,长期抗病毒治疗可减少肝硬化及肝细胞癌的发生率。

安全、有效的HBV疫苗已于年问世,虽然地区间存在差异,广泛的新生儿疫苗接种已经带来发病率的大幅下降,甚至肝癌发病率的下降。然而部分地区疫苗覆盖率不够,受经济条件制约很多感染的患者不能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因此全球HBV疾病负担仍然沉重。

年6月19日,TheLancet在线发表了长篇综述,从流行病学、预防、诊断、免疫致病机制、病毒学、自然史、治疗等方面总结了近5年及既往经典的HBV相关研究,旨在以WHO重申要







































白癜风初期什么症状
白癜风症状图

转载请注明:http://www.jwfgm.com/ysty/1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