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的乙肝,实际上是乙肝病毒慢性感染之后引起的肝脏炎症。
感染乙肝病毒之后,首先引起慢性乙型肝炎,这是第一步;慢性乙肝如果得不到很好的控制,会进展成肝硬化,这是第二步;一部分患者在肝硬化的基础上有可能还会再进展,最后变成肝癌,这是第三步。
有资料显示,乙肝从感染发展到肝硬化或者肝癌,通常只需要25年左右的时间,而肝硬化和肝癌是造成肝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目前全球尚不能完全治愈乙肝,注射疫苗预防是最有效的控制乙肝病毒感染的方法,乙肝是典型的易防难治的疾病。
接种乙肝疫苗,
是帮我们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的最有效手段。
健康的儿童和青年人按照程序接种乙肝疫苗之后,有95%的可能性可以产生足够的抗体;
30~39岁接种时,这个比率会下降为86%;
50~59岁接种时,则近一步降低为47%。
所以,年龄越小,接种乙肝疫苗的收益越大。这也是我们国家把乙肝疫苗作为免费接种疫苗之一的主要原因。
哪些人需要接种疫苗?
根据乙肝防治指南,接种对象主要是新生儿,其次为婴幼儿、15岁以下未免疫人群和高危人群。
对于不会进行高危传播行为的健康成人,一般不接种也没太大关系。
但以下6类人,还是有必要接种乙肝疫苗的:
新生儿,婴幼儿,15岁以下未接种过乙肝疫苗的人群;
高危人群:包括经常接触血液制品的医务人员,幼托机构工作人员,器官移植接受者,经常接受输血或者血液制品的人;
免疫功能低下的人;
乙肝患者的家庭成员;
有多个性伴侣者;
静脉注射毒品人群,等等。
哪些人需要加强注射?
在指南里,乙肝疫苗的加强注射是这样规定的:
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有抗体应答者的保护效果一般至少可持续12年,因此,一般人群不需要进行抗-HBs监测或加强免疫。但对高危人群可进行抗-HBs监测,如抗-HBs<10mIU/ml,可给予加强免疫。(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年更新版)。
根据指南,我们可以得到两点建议:
1.一般人只要曾经打过乙肝疫苗,且产生了抗体,就不需要再监测抗体及打加强针了。
2.对于高危人群,也只有在乙肝表面抗体小于10的时候,才需要打乙肝疫苗加强针。
为什么会这样建议呢?
1.人体在接触病原体后,除了产生抗体外,还会产生一种具有记忆功能的免疫细胞“记忆性B细胞”,记忆细胞对抗原具有特异性的识别能力,当乙肝病毒二次感染机体时,记忆细胞可直接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并产生抗体。这种细胞可以长期甚至终生存活在人体内。
2.年龄是乙肝慢性化的最主要因素。在围产期(是指怀孕28周到产后一周这一分娩前后的重要时期)感染者,慢性化的风险高达90%,而婴幼儿时期(0-5岁)的慢性化率则降至25%—30%,5岁以后的感染者中仅仅5%—10%发展为慢性感染。也就是说,对于5岁以上的人来说,即使从来没有注射过乙肝疫苗,而且很不幸地感染了乙肝病毒,90%以上的人不会受到任何影响,只有不到10%的人可能会变成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这可能与免疫系统的完善程度有关。
产生乙肝表面抗体的两种途径:
1.曾经感染过乙肝病毒,但是由于自身的免疫功能强大,消灭了乙型肝炎病毒并且产生了乙肝表面抗体。
2.注射乙肝疫苗后产生的。所以在打完乙肝疫苗后检查乙肝抗体滴度主要是看其浓度,乙肝抗体浓度的值越大,那就说明患者抵御乙肝病毒的能力越强。
抗体的有效浓度是多少?
一般情况下,乙肝抗体滴度的参考范围为10mIU/ml,当乙肝抗体滴度大于这数值时,乙肝表面抗体便能够有效的保护人体。一旦乙肝抗体滴度小于此数值时,乙肝表面抗体的保护能力减弱。
如何监测抗-HBs?
乙肝抗体的维持时间,根据接种者自身的免疫力来决定的,一般可以在体内维持12年左右,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下降,可以根据当前浓度来决定复测时间:
1.乙肝抗体滴度最高值仅为10~mIU/ml,可以在6个月后复测;
2.乙肝抗体滴度最高值为~0mIU/ml时,可以在1~2年内复测;
3.乙肝抗体滴度在1~00mIU/ml时,可以在2~4年内复测;
4.乙肝抗体滴度大于00mIU/ml时,可以在4~6年内复测;
5.乙肝抗体滴度低于10mIU/ml时应复种,复种仍按初种的剂量和时段办法进行。
此篇文章属于转载文章,来源:基层检验网、佑安恬园工作室综合整理。订阅号若有侵权或转载限制请联系我们(或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