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21个全国爱肝日,旨在开展预防肝炎肝病科普宣传,提高全民健康意识。今年则以“爱肝护肝、防治结合、遏制肝炎”为主题,延续这一健康教育主旨。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发病率高等特点,分为甲、乙、丙、丁和戊型病毒性肝炎,是长期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说到病毒性肝炎,你一定会想到乙肝和丙肝这些沉默的杀手。
精准治疗时代,
肝炎病毒耐药和分型检测必不可少!
个体化治疗,丙型肝炎病毒HCV精准分型“试”在必行
中国丙肝患者的基因型呈多元化,HCV基因1b和2a型在我国较为常见,其中以1b型为主,约占56.8%;其次为2型和3型,基因4型和5型少见,6型相对较少。丙肝治疗也进入直接抗病毒药物(directantiviralagent,DAA)时代。
版指南指出:“HCV基因分型:采用基因型特异性DAAs方案治疗的感染者,需要先检测基因型。在DAAs时代,优先考虑可检测出多种基因型和基因亚型并同时可获得RASs结果的方法,如Sanger测序法。”
Sanger测序法精准检测HCV基因分型,“金标准”
作为分子检测“金标准”,Sanger测序法针对HCV的相对保守的位置设计不同基因亚型的通用引物,扩增出待测样本中HCV片段后进行Sanger测序,得到待测样本的HCV一段基因序列信息,将获得的HCV序列在数据库中进行比对,找到与待测样本序列相似度最大的匹配亚型,从而检测出待测样本亚型。这种方法能够精准检测HCV基因型,是所有分型方法的金标准。同时,该方法可获得待测样本的RASs信息。此外,与其他方法相比,Sanger测序更加稳定,且灵敏度高。
重检测,查变异,精准治疗乙型肝炎
HBV是一个高变异的病毒,容易发生一个或多个核苷酸的变异。HBV可以在慢性持续性感染过程中自然变异,也可因抗病毒药物治疗诱导病毒变异,均可导致对抗病毒药物敏感性下降。慢性乙肝耐药患者在治疗前进行HBV核苷类药物耐药基因检测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原发耐药发生,提高抗病毒治疗应答。慢性乙肝患者治疗前进行乙肝分型和核苷酸类药物耐药基因检测,可明显提高患者抗病毒治疗效果,有效减少原发耐药发生,减少病毒株大量复制,提高慢性乙肝患者防控水平。
检测乙肝病毒分型和耐药基因,
为什么选择Sanger测序法?
目前应用于临床基因突变的检测技术主要有三大类:DNA测序法、基因芯片和荧光定量PCR技术。耐药的检测方法学首推金标准的Sanger测序法,能够准确的检测出多个指南报道的耐药位点和检测区段内所有位点。
Sanger测序是检测的金标准,可同步检测乙肝病毒耐药和基因型,一次能够同时检测乙肝的所有型别和核苷类似物耐药相关的所有位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