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母婴阻断

文章来源:乙型病毒性肝炎   发布时间:2016-11-21 9:45:22   点击数:
  在我国,母婴传播,已成为乙型肝炎传播的主要途径。如果不采取任何阻断措施,乙肝孕妇所生的孩子60%在两年内可感染上乙肝病毒,e抗原阳性的母亲所生的孩子,有95%在一年内表面抗原阳性。40%-90%的乙型肝炎感染发生在围产期和儿童期,这些新的感染者中,有30%~90%将发展成慢性感染者。乙肝孕产妇进行预防母婴传播干预尤为重要。

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和免疫球蛋白是预防乙肝感染的最有效方法

主动免疫方法——乙肝疫苗的注射,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乙肝感染的最有效方法。被动免疫方法——新生儿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单用乙肝疫苗免疫阻断母婴传播的保护率为87.8%,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联合免疫阻断母婴传播的保护率为95%-97%。

年中国慢性乙肝防治指南指出:对于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应在出生后24h内尽早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最好在出生后12h内,剂量应≥IU),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10g重组酵母或20mg中国仓鼠卵母细胞(CHO)乙型肝炎疫苗,在1个月和6个月分别接种第2和第3针乙型肝炎疫苗,可显著提高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美国专家建议对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应用HBIG和乙肝疫苗联合免疫,并要求在出生12小时内注射。

补充阻断措施

乙肝补充阻断措施--核苷类抗病毒治疗

尽管有免疫接种和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的注射,仍有5%左右的新生儿感染乙肝,这是通过宫内传播发生了新的感染者,宫内感染成为乙型肝炎母婴阻断的瓶颈。血清HBV-DNA高滴度,血清HBe-Ag阳性,HBs-Ag高滴度,胎盘毛细血管内皮细胞HBV感染是宫内传播相关因素。大量研究表明持续暴露高病毒载量的HBV—DNA,是新生儿感染最重要的决定因素。新生儿HBV感染不仅依赖于宿主的免疫状态和母体的病毒血症水平,而且也与病毒的异质性有关。而在HBsAg、HBeAg双阳性,HBV-DNA高含量(HBV-DNA≥1×copies/mL)孕的妇中,HBV的宫内感染率达9.1%~36.7%,。且宫内感染率与HBV-DNA含量呈正相关。抗病药物可以有效地抑制肝炎病毒复制,降低病毒含量。

乙肝孕妇所生婴儿应在出生后3个月检测婴儿静脉血的HBV标志物两对半、肝功能、HBV-DNA。若两对半的抗原阴性及HBV-DNA低于检测值,可确定阻断成功;若抗原阳性、HBV-DNA(+),在出生后的18个月内有可能转阴性。如18个月龄后时复查HBV-DNA和抗原仍阳性,才能确诊孩子被感染,母婴阻断失败。18个月之后出现孩子阳性情况不是母婴传播而是其他的方式传播的了。

1.乙肝母婴阻断有哪几个时间选择?

孕前阻断孕期阻断生后阻断

2.只是乙肝健康携带者还需要实施母婴阻断吗?

所有乙肝患者均需要实施生后阻断,但是多数患者不需要孕前或孕期阻断。

3.什么样的患者适合孕前阻断?

乙肝患者孕前阻断和孕前治疗是不同的概念,虽然所应用的药物可能是一样的,因为目前没有成熟的孕前阻断方案,对于低病毒载量的健康携带者不建议采用孕前阻断的各种治疗方案。对于高病毒载量的乙肝患者孕前干扰素治疗可能是最有希望的孕前阻断的药物。在权衡利弊后可以考虑应用。

4.什么样的患者适合孕期阻断?

对于HBV-DNA≥IU/ml的患者均为可能需要孕期阻断的患者。应用药物的起始时间需要根据肝脏功能和孕前是否已经应用了拟核苷类抗病毒药物等多种情况综合判断。

5.孕期抗病毒药物治疗有风险吗?

孕期抗病毒治疗有风险,但是对于肝功能异常的高病毒载量患者来说,应用抗病毒治疗会降低孕期及分娩过程中的不良事件。对于单纯为了母婴阻断而服药的患者来说,在孕晚期使用妊娠分级B类的抗病毒药物不增加出生缺陷率。另外药物的不良反应较轻,多数患者可以耐受。

6.不接受抗病毒治疗,新生儿一定会感染吗?

不应用抗病毒治疗只是增加新生儿感染乙肝的概率,对于高病毒载量的母亲,新生儿感染乙肝的概率约30%,应用抗病毒治疗后这一感染的概率可以下降到5%以下。

7.孕期拟核苷类抗病毒治疗可以选择的药物有哪些?

目前孕期可以考虑选择的妊娠分级B类的药物有替比夫定、替诺福韦。另外妊娠分级C类的拉米夫定鉴于在大量妊娠妇女中应用的临床安全性研究,目前认为也是可以选择的孕期抗病毒药物。

8.孕期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有效吗?

对于这一问题的明确回答是,没有可靠的询证医学证据支持其有效性,特别是针对高病毒载量的母亲,目前认为孕期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作为阻断HBV垂直传播的作用较小,不适宜向既往认为的那样在乙肝母亲中非常普遍的应用,不排除其在某一特定的人群范围内应用可以降低母婴垂直传播,但是寻找这一特定人群的标志物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9.孕期应用了抗病毒药物就要一直吃下去了吗?

对于仅仅为了母婴阻断这一目的的人群而言,不需要长期的服用拟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多数患者仅需要服用16周即可停药,但是停药的时间需要遵从医生的指导,不能自行盲目的停用。

10.应用抗病毒药物可以母乳喂养吗?

目前的回答是不行,但是在艾滋病患者应用拉米夫定母乳喂养的研究中未发现有明显的不良事件。因此对于经济条件欠佳确实难以人工喂养的家庭,可以考虑在服用拉米夫定的同时母乳喂养,替比夫定由于上市时间较短,临床应用的研究数据有限,不建议母乳喂养。









































糖尿病足指南
这种肚子疼当心是胰腺癌
转载请注明:http://www.jwfgm.com/ysty/16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