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对乙肝的治疗

文章来源:乙型病毒性肝炎   发布时间:2017-6-5 21:50:42   点击数:
  

针对疾病:乙肝

乙肝在我国的患病率很高,医院声称可以治疗这种疾病,但是,医院都是控制症状或改善体质,如果真能治愈,那种几率不会高于5%。如果仅仅是改善和控制,那么这么简单的要求,你自己完全可以做到。

中医认为慢性肝炎常以正气虚弱为本,邪实为标。急性乙型肝炎中医认为属湿热困脾型,慢性乙型肝炎则为虚症。

病人有寒热口苦、眼黄身黄、恶心、呕吐、舌胖大,苔厚腻、食欲减退、小便黄、腹胀胁痛、四肢倦怠,等症状的属于急性乙型肝炎(湿热困脾型)。

在治则上,当以扶正为主,祛邪为辅。本病主病在肝,而累及脾肾,久则肝脾肾三脏皆病,必须以此选方遣药。

用灸法治疗,则比较简单,概括性强,虽然其病因病机复杂,而灸法是以强健身体、调整免疫功能为主,所以证型不必严格区别,症状不必细分,也不必针对某种生化指标,只要选用主穴就可以统治诸疾。能使脾胃健壮,增加营养,调整免疫,抵抗病毒,自能消除症状,促进肝细胞及肝功能的恢复。

急性乙型肝炎取肝俞,阳陵泉,配合大椎、中脘。

1、肝俞

肝俞在背部第九胸椎旁开1.5寸。正坐垂肩前伏取穴,为肝脏的背俞穴。

在经穴上,它与肝脏有经气直接输注关系。主治一切肝病,是防治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重要穴位。

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肝肿大、黄疸、胁痛等症。

2、阳陵泉

阳陵泉,屈膝90度,在膝下腓骨小头之前下部凹陷处,将胫骨粗隆和腓骨小头作为两点向下呈等边三角形。

是足少阳胆经之合穴,合治内腑,为五俞穴之一;筋会于阳陵,是八会穴之一,为下肢主要穴位。肝与胆相表里,有疏肝清胆、泄热利湿、舒筋活络的作用。

急慢性肝炎、黄疸、胆囊炎等。可以改善肝功能,有降转氨酶之功效。

3、大椎穴

大椎在项下背上正中,第七颈椎之下,第一胸椎之上,棘突陷凹之间,正坐平肩,略低头取穴。

督脉经之要穴,有总督一身之阳气的作用,手足六阳之会,主管全身阳气,称为‘阳脉之海’,通阳解表,清脑宁神,为全身强壮穴。

呼吸、神经、血液系统诸病。有主寒热、消黄疸、提精神治疲乏之效。

4、中脘穴

中脘穴在上腹之中央,仰卧从脐中到剑突1/2处是穴。

适在胃上,胃为水谷之海,有调胃和中,补虚益气,纳谷化湿,降逆止呕之效。

肝炎,腹胀,呕吐,溺赤,食欲不振,胁下痛,泄泻,目黄振寒等。

慢性乙型肝炎取足三里穴。

每次每穴30-40分钟,一日灸1次或隔日灸1次,3个月为一个疗程,共计2~3个疗程可见初步疗效。

总之,直接灸法适用于各型肝炎,能治能防,只要给灸法提供时间,尽管使用,长灸必然生效。需要说明的是对重症、暴发型应以其它治疗方法为主、艾灸为辅,这样才不致误事。









































北京中科白殿疯医院好不好
甘露聚糖肽注射液是不是治白癜风的药物
转载请注明:http://www.jwfgm.com/ysty/6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