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导读丨继教精品课程自身抗体在病毒性

文章来源:乙型病毒性肝炎   发布时间:2017-6-12 15:48:23   点击数:
  课程:自身抗体在病毒性肝炎中的检测价值讲者介绍:刘燕敏

首都医科医院肝病免疫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副教授。北京肝病学会自身免疫性肝病学组委员,中医院管理分会自身免疫肝病管理学组委员。

年来一直从事自身免疫性肝病的临床诊疗与实验室研究工作,发表相关论文30余篇,曾获吴阶平肝病实验诊断研究基金资助1项,参与完成并获得与自身免疫性肝炎相关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3项,获丰台区科学技术进步奖项。

课程内容

自身抗体是指针对自身组织,器官、细胞及细胞成分的抗体,自身抗体的产生可能是由于致病抗原(细菌、病毒等)与自身成分之间存在某些相同的分子结构,进而出现了与自身抗原发生交叉反应的免疫应答,也可能是某些感染因素使自身抗原变性,免疫系统对这些暴露的新抗原产生自身抗体。

肝病患者出现自身抗体主要见于自身免疫性肝病,如1型自身免疫性肝炎中可检测到抗核抗体(ANA)、平滑肌抗体(SMA)、抗肝可溶性肝抗原抗体(抗-SLA);型自身免疫性肝炎中可检测到肝肾微粒体抗体(LKM-1)、抗肝细胞溶质抗原(LC-1);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可检测到AMA和/或AMA-M。

同时自身抗体还可在非自身免疫性肝病中被检测到,病毒性肝炎及相关疾病中约0%可检测到自身抗体,特别是非器官特异性自身抗体,如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SMA)等。

临床中对准备进行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的病毒性肝炎(主要是慢性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患者,在抗病毒治疗前检测自身抗体是非常必要的,因干扰素有诱发自身免疫疾病或加重原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风险。国内外相关指南中均提出未控制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是干扰素治疗的绝对禁忌证,在治疗过程中一些患者出现了自身抗体,部分患者甚至出现了自身免疫性疾病。

通过本课程系统的学习,医生不仅可以了解自身抗体在自身免疫性肝病中的诊断价值,还可了解在应用干扰素抗病毒前及其治疗过程中检测自身抗体的重要性,这对于干扰素诱发自身免疫疾病的早期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前评估很有价值,也有利于提高临床医师对自身抗体在病毒性肝炎中检测价值的认识。

小贴士

国家级I类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消化系统疑难疾病的基础与临床》-03-03-75(国)于年通过全国继教委审批后正式上线,欢迎登陆cmechina.net搜索该项目并进入学习。

推荐阅读:

又是一年学分季,继教精品课程推荐!继教精品课程:药物诱发的自身免疫性肝炎继教精品课程:消化系统疑难免疫疾病的基础与临床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自检验医学界,如涉及知识产权问题,请随时联系我们。









































北京中科是公立医院吗
北京哪个治白癜风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jwfgm.com/ysty/6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