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点击上方↑“知肝护肝” 如果人体内有乙肝表面抗体,说明他对乙型肝炎已经有了抵抗力。人体要得到病毒表面抗体,可以通过两个途径:①人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HBV后,如果机体的免疫功能正常,人体可以将乙型肝炎病毒从体内清除,同时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会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得到病毒表面抗体。
通过这个途径得到的表面抗体,在人体内存在的时间长,可保护人体免受乙型肝炎病毒再次感染。但如果机体的免疫功能有缺陷或其他原因,就可能无法清除乙型肝炎病毒而患上慢性乙型肝炎或成为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②另一途径是注射乙肝疫苗使人体获得表面抗体,从而获得对乙型肝炎的免疫力。目前临床上使用的乙肝疫苗是利用生物工程技术生产的,非常安全而且价格便宜。
为了更好地达到预防乙型肝炎的目的,我国已将乙肝疫苗纳入新生儿计划免疫接种的范畴,也就是要求所有的新生儿都要接种疫苗,新生儿出生后越早接种第一针疫苗,预防的效果则越好。
随着我国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的全面实施以及卫生医疗条件的进一步改善,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病魔——乙型肝炎将完全有可能被控制或消灭。
注射疫苗后为何无抗体
即使在医生的正确指导下,按照标准程序和剂量接种疫苗,仍约有5%~10%的接种对象不产生或仅产生低水平的表面抗体,医学上称之为无应答或弱应答现象。
人们接种3次疫苗后的3~6个月,应抽血检查血中表面抗体是否达到有效的保护水平。如果表面抗体的水平不够甚至未产生表面抗体,说明注射疫苗后存在无应答或弱应答现象。无应答或弱应答现象也并非绝对,在重新进行一轮乙肝疫苗接种后,约有半数接种者可以产生有保护水平的表面抗体。
新一轮接种疫苗仍然需要先后接种3次,如果多次接种仍无抗-HBs产生,需考虑更换不同厂家生产的乙肝疫苗或找专科医生检查,寻找原因。
文章来源于网络收集,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将予以删除。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