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将我国称为乙肝大国,是不是乙肝在我国的发病率很高呢?
肝炎的类型很多,大家知道较多的是乙肝、丙肝。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流行区,有文献显示我国HBsAg阳性率为8.22~9.75%,约1.2亿人携带HBsAg,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约(~)万例;HBV慢性感染也是我国肝硬化和肝细胞性肝癌的主要病因。我们国家从年开始推广乙肝疫苗以来,乙肝的感染率越来越低,这表明我们通过全民接种乙肝疫苗,是可以预防乙肝的。特别是刚结婚的两个人,或者恋爱双方中一方是乙肝的,完全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感染。如果家庭中有乙肝患者,家人也可以通过接种疫苗达到自我防护。
看来大家不必要“谈肝色变”,肝炎患者也不需要成天忧心忡忡的。那中医中药在肝病的治疗方面,有哪些独到之处?
我国地大物博、中草药资源丰富,我们五千多种中药中,能治疗乙肝的至少有两百多种药物。经过多年的深度研究,中药在抗病毒、恢复肝功能,调解免疫,抗纤维化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一直强调肝病的中西医结合。现在社会上打着中医的旗号,治疗乙肝的广告非常非常多,这些广告往往迎合了一些患者渴望转阴的心理,任意扩大疗效,声称几个月内或者多少疗程,能让你乙肝指标彻底转阴,这是不可能的。目前乙肝治疗的目标是控制病情,长期抑制病毒的复制或者表达,控制肝脏的炎症,减少肝硬化、肝细胞癌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而彻底清除病毒,不管中医还是西医现在都达不到,一定要记住这一点,不要被虚假宣传广告迷惑,上当受骗。
要想远离肝病,就应该调养好自己的肝脏。春天是草木萌发、生机盎然的季节,是不是也是养肝护肝的最好时间?
现代人工作忙碌,血气消耗增大,而肝是体内的藏血器官,疲于工作就会受损,所以过劳一族首先要养护的就是肝脏。肝脏在五行中正好对应“木”。中医认为,肝脏与草木相似,草木繁荣的春季是肝气最活跃的季节,也是养肝护肝的最好时间。如果春天没有养好肝气,周身气血就会运行紊乱,其他脏腑器官也会受干扰而致病。养肝重在肝气的调理顺畅,通过运动和饮食可以达到平抑肝火的作用,使身体各器官达到平衡。
“一年之计在于春”,既然自古以来有“春宜养肝”的说法,就请胡博士从饮食、运动方面,谈一谈怎样保健养肝。
积极进行体育锻炼是护肝的有效方法。运动能促进气体交换,加快血液循环,怡情养肝,使肝脏得到更多的氧气与养料。春天的运动量不宜过大,因此健走是比较适宜的健身项目。此外,登山、慢跑、太极拳等缓和性的运动,对肝脏也很有帮助。建议最好经常去户外活动,呼吸春的气息,以助肝气生发,吐故纳新。
在饮食方面中医认为,春天适量食酸味可以助肝气,但如果肝火过旺之人,不宜摄入过量酸味。此外可以多吃点甘味,甘味最宜补脾气。脾脏强健了反过来可以辅助肝气。性温味甘的食物包括谷类,如糯米、黑米、高粱、燕麦;蔬果类如白菜、卷心菜、南瓜、扁豆、红枣、核桃;肉食类如牛肉、鲫鱼、鲈鱼、黄鳝等,在春季都可以适量进食。
有句俗话“怒伤肝,忧伤脾”,是否良好的心情也属护肝的良方?
“怒伤肝,忧伤脾”。在七情之中,最不利于肝的就是怒。怒可导致肝的疏泄失常,造成肝气郁滞,时间一长就容易惹肝病上身。因此化解心中的不良情绪,使自己始终拥有一份好心情,有益于肝的养生保健。
情绪护肝的核心是要学会制怒,即使生气也不要超过3分钟,尽力做到心平气和、乐观开朗、无忧无虑,从而使肝火熄灭,肝气正常生发、顺畅,常葆健康。
乙肝两对半检查是临床上判断是否感染乙肝病毒最简单有效的方式。乙肝两对半包括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HBsAb)、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HBeAb)、乙肝核心抗体(HBcAb)五个项目,其中两个抗原是由病毒产生,三种抗体是人体淋巴细胞对病毒免疫反应产生的。
1、表面抗原(HBsAg)阳性:标志乙肝病毒感染。体内有乙肝病毒,并不能说明病毒复制是否活跃、病情是重是轻、是急性还是慢性,需要通过HBV-DNA定量进一步检测。
2、表面抗体(HBsAb)阳性:乙肝保护性抗体。说明机体已经产生了针对乙肝病毒的免疫力,或通过疫苗机体发生了免疫应答。
3、e抗原(HBeAg)阳性:反应乙肝病毒复制活跃,具有较高的传染性,但不能说明病情的轻重。
4、e抗体(HBeAb)阳性:是乙肝恢复期产生的一种抗体。常在“小三阳”中为阳性,说明乙肝病毒复制减少,传染性较弱,但并非没有传染性,需进一步HBV-DNA定量检测。
5、核心抗体(HBcAb)阳性:需与其他指标结合观察,若与HBsAg同时为阳性,表示乙肝病毒感染;若与HBsAb同时为阳性,表示乙肝病毒感染后获得了免疫力。
常见的乙肝两对半模式有以下几种
感染科位置:住院部:三号楼一楼 门诊部:门诊三楼
联系、、、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