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型肝炎,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通过血液与体液传播,是具有慢性携带状态的传染病,临床表现多样化,包括急性、慢性、淤胆型和重病型肝炎,容易发展为慢性肝炎和肝硬化,少数病例可转变为原发性肝细胞癌。本病在我国广泛流行,人群感染率达60%,HBsAg阳性率约为10%。是当前危害人们健康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
乙肝的预后是什么乙肝病人如能在急性期及时发现,积极进行综合性合理治疗,大部分是能顺利恢复健康的,但体内乙肝病毒的有关免疫成分却很难清除,故常常变为慢性,迁延数年,反复肝功能受损(肝病活动),终至变为肝硬化甚或转为肝癌。
感染乙肝病毒后可出现下列几种情况。
(1)亚临床感染,无症状,又未经过疫苗注射,但血清抗-HBs阳性。
(2)急性肝炎,如果发病后HBsAg持续阳性达6~12个月以上,有可能转为慢性。
(3)无症状携带者。
(4)感染后HBsAg的滴度高于抗-HBs,形成较小分子的HBsAg/抗-HBs免疫复合物,可引起慢性肾小球肾炎、结节性动脉周围炎等并发症。
(5)慢性肝炎反复活动可发展为重症肝炎。
一般而言,乙肝病毒感染后约85%完全恢复,5%呈携带状态(HBsAg阳性);5%~10%呈慢性肝炎,约1%~4%呈暴发性肝炎或融合性坏死,1%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细胞癌。
乙肝病毒感染与原发性肝癌关系密切。
乙型肝炎治疗目标是什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主要目标是清除或持续抑制HBV,这样可减少HBV的致病力和传染性,从而阻止或减轻肝脏的炎症坏死。临床上,治疗的近期目标是减轻肝炎活动,防止发生肝功能失代偿,在治疗结束时或治疗结束后6~12个月时HBeAg阴转(血清转换成HBe抗体)和(或)HBVDNA阴转伴有丙氨酸基转氨酶(ALT)复常。治疗的长期目标是防止丙氨酸转氨酶波动,防止发展至肝硬化和(或)肝细胞癌,最终延长病人的生存期。
乙型肝炎怎样治疗几种作用机理不同且可能有效的药物已进入临床试验或用于临床治疗,其中,对干扰素-α和拉米夫定的研究最为广泛,在很多国家已批准其用于临床,已积累了不少这些药物应用的经验。
△干扰素-α。
△胸腺肽α1和其他免疫调节剂。
△核苷类似物。
△传统中医药及其他草药。
△特殊病人群。对于儿童、重叠感染HCV和(或)HDV的病人,免疫抑制状态的病人、有肝外表现或肝功能失代偿的病人,由于资料非常有限,难以对最佳治疗作出确切结论。
哪些病人适合于上述的治疗目前,只有干扰素和拉米夫定是世界范围内批准的治疗慢性HBV感染的两种药物。现有的资料表明,丙氨酸转氨酶正常的病人对干扰素或拉米夫定的应答都不好。因此,对这类病人无药物可推荐。相反,处于HBV复制期,同时有丙氨酸转氨酶升高的病人,适于治疗。治疗前,建议进行肝活检以确定纤维化分期以及炎症坏死的程度,作为对抗病毒治疗指征的指导。建议①对丙氨酸转氨酶正常的病人暂不予治疗;②建议在抗病毒治疗前进行肝组织活检。
乙肝病人何时开始治疗丙氨酸转氨酶大于正常参考值上限2倍的病人,如果丙氨酸转氨酶为持续升高(检测至少间隔1个月),可以开始治疗。建议:血清HBVDNA阳性,丙氨酸转氨酶超过正常参考值上限2倍的病人应考虑治疗。病人丙氨酸转氨酶不断升高(从正常或较低水平升高)或大于正常参考值上限5倍的病人可能正发生病情加重、重型肝炎或出现肝功能失代偿。因此,对这类病人应严密监测以及时治疗,防止发生肝功能失代偿。由于病情加剧后可能发生HBeAg自发血清转换,随后病情缓解,因此,如果没有肝功能失代偿的迹象(病史、肝脏组织学、血清胆红素、清蛋白水平及血小板计数可以提示),可以推迟治疗,先观察3个月。
如何选择治疗乙肝的药物或方案对于HBVDNA阳性(HBeAg阳性或阴性)且丙氨酸转氨酶大于正常参考值上限5倍者,建议应用拉米夫定,因其有效率高(约65%),并且作用迅速,而干扰素有引起肝功能失代偿的可能。
对于HBeAg阳性且丙氨酸转氨酶水平在正常参考值上限2~5倍者,干扰素或拉米夫定可任先其一。但在选择拉米夫定或干扰素时,病人及其医生应考虑到疗程的差异以及每一药物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
常规不推荐干扰素治疗前应用激素,如果应用本方案要非常小心并医院应用。其他的联合治疗方案尚待评价。
对于HBeAg阳性丙氨酸转氨酶在正常参考值上限1~2倍的病人,以及HBeAg阴性但HBVDNA阳性(前C区变异)的病例,在治疗方面尚无统一的建议。
乙肝治疗中如何监测为了取得最佳治疗效果,治疗期间及治疗后充分的监测是重要的。建议①治疗期间,丙氨酸转氨酶、HBeAg和(或)HBVDNA每个月至少应检测3次。干扰素治疗期间,必需监控其不良作用。②治疗结束后,丙氨酸转氨酶和HBV的标记物(包括HBVDNA)应每3~6个月监测一次。对于无应答者,应进一步监测以发现是否发生延迟应答或准备再治疗。
何时停止治疗推荐干扰素疗程为4~6个月,不论其是否产生应答。干扰素治疗结束后,建议继续观察6~12个月,以发现是否发生延迟应答或确定应答是否持续,从而确定是否需要再治疗或其他治疗。鉴于在拉米夫定长期治疗过程中有可能出现YMDD变异,一旦连续两次检测(相隔1个月)发现HBeAg已发生血清转换及HBVDNA阴转(非PCR方法),即可停药。对于HBeAg阴性病人,最适疗程还未确定,应根据临床应答及肝脏疾病的严重度而定。建议
①干扰素的推荐疗程为4~6个月;
②对于拉米夫定治疗,一旦连续两次检测(相隔1个月)发现HBeAg血清转换、HBVDNA阴转,就应停药。对于失代偿期肝病的病人(包括儿童),干扰素一般为禁忌或需要调整剂量,因其可能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可供选择的药物为拉米夫定。对于免疫抑制状态的病人(同时感染HIV者除外),干扰素通常无效,应选择拉米夫定。儿童可应用干扰素治疗,而拉米夫定的应用正在研究中。
科普不能代替医生诊疗
如身体不适YaYa提醒您及时就医
图片来源于:百度图片,如有侵权请告知
声明:本文为YaYa医师原创,文章转载需注明出处!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