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免疫调节与中医治未病的异曲同工之

文章来源:乙型病毒性肝炎   发布时间:2018-3-12 21:08:29   点击数:
        

当前,医学发展已呈现出“预防疾病,维护健康”的趋势和方向。即从针对病源的对抗治疗向整体治疗发展;从重视对病灶的改善向重视人体生态环境的改善发展;从群体治疗向个体治疗发展;从生物治疗向心身综合治疗发展;从强调医生作用向重视病人的自我保健作用发展。这些都与传统中医的“治未病”思想竟不谋而合。

      什么是治未病?

“治未病”一词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其思想理论包含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预后防复三层意义,与西医的预防理论相比,更加重视内因与个体,重视情志因素的影响,强调天人合一,提倡防治一体。中医治未病以“防”作为其核心,充分体现了“预防为主”的先进理念。强调应重视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及早发现,及时治疗,从而达到“治未病”的目的。

      什么是免疫?

所谓免疫,是指机体的免疫系统识别“自己”与“非己”成分,并排斥异构物质的生理功能。而从中医角度,所谓免疫就是指人体的“正气”,而免疫力则是脏腑生理活动、经络、气血等功能的体现,可观察到抗体水平维持正常,T淋巴细胞CD4/CD8比值正常,血清补体含量正常等表现。

      治未病与免疫平衡

大量研究证实,中医治未病体系中的“正气御邪”与免疫系统调控有密切联系。主要体现在中医的肾、脾、肺等与免疫的关系。肾脏具有“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和“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功能,在调整和维持免疫平衡及其稳定方面有着重要作用。脾脏是免疫系统中的外周免疫器官,是淋巴细胞定居的部位。肺不仅是气体交换的呼吸器官,还是重要的内分泌器官,是前列腺素生物合成和释放的主要场所,也是一些激素如缓激肽、甲状腺素、皮质激素等的代谢场所,发挥免疫调节作用。

      亚健康的免疫调节与治未病异曲同工

所谓“未病”的广义之一就是现代所谓的“亚健康状态”,是人类在疾病过程中从健康到疾病的过渡阶段。同样,从疾病恢复到健康也有个似愈非愈的过渡阶段。“未病”状态下,一般会出现较多的主诉症状,但检查却无病理改变,其实这些都是免疫系统的预警信号。因此,在“未病”状态下,应进行适当的免疫调节,使机体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达到平衡,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合成的多种具有免疫调节活性的肽类激素,影响免疫器官(组织)的生长发育、淋巴细胞增殖和转化、免疫细胞活性与功能以及免疫分子表达、合成和释放,参与机体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调节,从而维持机体免疫功能正常,使身体保持健康状态,从而达到“治未病”目的。

      

免疫调节在病毒性疾病防治上

与治未病异曲同工

一些传染性疾病盛行时,有些人不被传染,而有些人被传染但未发病。不受传染的人因其正气充实、内守;受传染未发病的人是其健康的免疫系统调控下而未发病。例如在我国,乙型肝炎是常见的病毒感染性疾病,并经历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免疫稳定期、再次免疫清除期。从乙肝的发病特点可见,在乙肝发病前的免疫耐受期和免疫稳定期,中医治未病的理念大有作为。其可在乙肝发作前及时进行干预,减少患者发展到失代偿肝病的机会,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然而,随着年龄增加,免疫平衡极易被打破,易引发乙肝发作。

      免疫调节在肿瘤预防上与治未病异曲同工

肿瘤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大部分肿瘤患者就诊时已属晚期。因此,做好肿瘤的预防,有效在疾病发生初期进行早诊早治,有效控制肿瘤的复发转移,极大体现了中医“治未病”和免疫调节的精髓所在。(1)肿瘤未发之时,应及早储存健康免疫细胞,并在必要时利用健康免疫细胞调节机体免疫失衡状态,防止肿瘤发生。(2)肿瘤高危人群和肿瘤初发人群,应及早储存免疫细胞,增强人体免疫功能,防止肿瘤形成和进展。(3)在肿瘤进展期,应合理利用之前保存的免疫细胞,并联合中医药等多种治疗手段,扶正祛邪,全面提高机体自身免疫功能,防止肿瘤转移。

      

因此,中医治未病思想与免疫细胞提早存储的涵义是一致的。免疫细胞存储是从健康人体提取出健康的免疫细胞,通过冷冻方法在保证细胞活性不被破坏的条件下对免疫细胞进行长期保存。当人体出现亚健康状态,病毒传染高发期,肿瘤预警信号及疾病状态时,应及时利用存储的免疫细胞纠正免疫失衡状态,扶正祛邪,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切实有效的做到对亚健康和疾病的防治作用。

转载需注明出处。

赞赏

长按







































治疗白癜风北京医院
医治白癜风病的专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jwfgm.com/ysty/86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