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是什么以及它的传播途径

文章来源:乙型病毒性肝炎   发布时间:2018-5-18 10:34:23   点击数:
  

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顾名思义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引起的肝脏急性或慢性发炎之疾病。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潜伏期,可从30天至天不等,平均约75天。大多数人初次感染时没有明显症状,而少数人会有急性症状如恶心呕吐、黄疸、疲倦、茶色尿以及腹痛等。

初次感染造成的急性症状,通常持续数周之后即会消退,极少数会造成死亡或严重并发症。婴儿经由母亲垂直感染乙型肝炎后,有90%的机率成为慢性乙型肝炎带原者;而5岁后才感染乙型肝炎者,长大后只有不到10%会成为慢性带原者。虽然大部分慢性肝炎患者没有症状,但却有机会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亦为慢性肝炎患者死因的15%至25%。

乙肝病毒传染途经为接触到受感染的血液或体液,特别由血液感染占最大宗。在乙型肝炎盛行区,母婴垂直传染以及儿童时期接触传染为感染族群的大宗。相较之下非乙肝盛行区,此疾病的传染途经则主要为共用静脉药物注射针头。其它乙肝感染风险因子包括:医护人员、输血、肾脏透析治疗,以及照护机构常住者。刺青和针灸曾经在年代造成许多乙型肝炎感染的案例,而随着消毒技术的进步此情况已经少见。

乙型肝炎病毒几乎完全不会借由握手、共用餐具、接吻、拥抱、咳嗽、喷嚏或哺乳等方式传染,暴露感染风险后约30至60天可确诊,包括检验血液中乙肝病毒抗原以及人体产生乙肝病毒的抗体。乙型肝炎病毒是目前已知五种肝炎病毒的一种:甲型、乙型、丙型、丁型以及戊型肝炎病毒。

赞赏

长按







































白斑和白殿疯有何区别
白癜风规范化

转载请注明:http://www.jwfgm.com/ysty/89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