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种病毒性肝炎发病率高哪些习惯会中招

文章来源:乙型病毒性肝炎   发布时间:2019-4-23 15:30:10   点击数:
  

街边小店打耳洞、纹眉、拔牙;吃火锅时,毛肚、鸭肠煮的很嫩就下口;长期生吃海鲜,尤其是不新鲜的海鲜……这些日常生活中的坏习惯,很可能让一些人染上可怕的肝炎病毒。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有万乙肝病毒感染者和万丙肝病毒感染者。另外,全球每年有近万人死于病毒性肝炎,其中大部分属于乙型和丙型肝炎。

其实,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炎症和坏死病变为主的一组传染病。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庚型病毒性肝炎发病多、分布广,呈世界性分布,我国各地均有病毒性肝炎病例报告。

甲肝

甲肝是由甲肝病毒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主要通过消化道(粪—口途径)传播,易发生食物型和水型暴发流行。

甲肝患者、阴性感染者、亚临床感染者均是甲肝的主要传染源。甲肝病毒感染后5天即可在感染者粪便中查到甲肝病毒,可能成为传染源。病人在出现临床症状前3-10天可粪便排毒。症状出现后可持续排毒1-2周。所以,甲肝病人及阴性感染者排毒时间较长,可达1个月左右,甚至更长。甲肝潜伏期一般为1-6周(最长潜伏期42天),平均潜伏期4周(30天)。

粪口途径传播的方式有日常生活传播,经水、食物传播等。通过感染者粪便污染手、餐具、用具、衣物等可直接或间接经口传播。经污染的饮水、泳池、贝类等海产品可引起甲肝爆发流行。感染者在感染期性生活、血液也可造成传播疾病。

乙肝

乙肝的危害性人所共知。全球目前有约3.5亿人患有慢性乙肝,我国有万慢性乙肝感染者,每12个成人中就有1个人感染慢性乙肝。

慢性乙肝是隐形杀手。大多数慢性乙肝没有症状但有传染性,称为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仍可能发展成肝硬化和肝癌,需要常规监测与治疗。没有常规监测和治疗,15-25%乙肝感染者将死于肝癌、肝硬化或者肝衰竭。

母婴传播、血液传播、无保护的性行为(皮肤黏膜传播)都会感染乙肝病毒传。但以下行为不会传播乙肝:共同用餐、共同工作、接吻、打喷嚏、握手。

丙肝

丙肝传播途径与乙肝一样。纹眉、文身,医院拔牙、洗牙,去不正规的养生馆做针灸、共用牙刷、静脉药瘾,用别人的剃须刀等都可能传播丙肝。这称为经皮肤黏膜传播。还有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其中,血液传播是主要途径,如输血、血制品、血透析等。

丙肝的感染是悄无声息的,没有特殊症状,隐匿性很强。它的潜伏期可长达10年、20年。等到出现症状了,往往病情就比较严重了。拖得越晚,治疗起来就越费事。因此,丙肝在医学界有一个特殊的名字,叫“低调的杀手”。

戊肝

戊肝与甲肝一样,是经消化道传播的肠道传染病。急性病人和不显性感染者为该病传染源。本病的潜伏期较甲肝长,为2—10周,平均40天左右,最长潜伏期70天左右。

可经水和食物传播,食用被HEV污染的各类食物或水产品均可引起感染。局部食物性流行在国外和我国均有发生,特别是集体聚餐。在我国食源性发病和流行是戊型肝炎散发性流行的主要原因。

延伸阅读:

1、甲肝疫苗已纳入儿童免疫规划。甲肝病毒感染指标作为饮食等服务业预防性健康查体项目,乙肝病毒感染指标已不作为预防性健康查体项目。

2、乙肝病毒感染者的工作、学习的权利受法律保护。教育机构不得以学生携带乙肝表面抗原为理由拒绝招收或要求退学;除卫生部核准并予以公布的特殊职业外,用人单位不得以劳动者携带乙肝表面抗原为由予以拒绝招(聘)用或辞退。

3、目前,戊肝疫苗已经上市,供16岁以上高风险人群接种,如畜牧养殖者、餐饮业人员、海产品养殖及经营者等。

赞赏

长按







































白癜风怎么预防
白癜风哪个医院治疗得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jwfgm.com/ysty/97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