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介绍:
患者杨某某,住院号:,因“乏力、纳差伴身目尿黄2月余”于年6月23日入住我科。
现病史:患者体检发现HBsAg阳性9年余,当时肝功正常,曾予中药口服治疗,后未规律复查。2月余前患者因劳累后开始出现乏力,纳差,身目黄,小便黄,患者当时未予重视及治疗,自行休息后症状无明显缓解,后症状持续,患者遂于年6月22医院就诊,查肝功能:总胆红素(TBIL).5↑umol/L,直接胆红素(DBIL)89.5↑umol/L,总胆汁酸(TBA).9↑umol/L,谷丙转氨酶(ALT)↑U/L,谷草转氨酶(AST).0↑U/L,γ-转肽酶(GGT)↑U/L;乙肝两对半: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E抗体(HBeAb)、乙肝病毒核心抗体(HBcAb)阳性(+);甲胎蛋白(AFP).53ug/L。腹部彩超:胆囊隆起性小病灶,考虑胆囊息肉。现患者为进一步检查治疗,至我院门诊就诊,由门诊拟“重度肝炎”收入院。入院症见:患者神清,精神疲倦,乏力,身目黄,胃脘部胀闷,食欲下降,厌油腻,口干无口苦,无皮肤瘙痒,无恶心欲呕、嗳气反酸,无皮下瘀斑瘀点;无恶寒发热,无胸闷心悸,无咳嗽咯痰;无腹泻,睡眠一般,小便黄,大便黄,成条,1次/天。舌暗红,苔白厚,左脉弦,右脉细。
诊断:
中医诊断:黄疸(湿重于热证)
西医诊断:1.病毒性肝炎,乙型,慢性,重度2.胆囊息肉
治疗方案:常规予甘草酸二铵针静滴护肝降酶,予维生素、ATP组液体静滴护肝、能量支持,予维生素K1静滴改善凝血,予奥美拉唑镁肠溶片口服护胃;中医方面,治疗以标本兼治为则,以健脾利湿、清热利胆为法,患者舌暗,予以血塞通注射液静滴活血化瘀。患者以乏力、纳差为主,中药方选乙肝方健脾,结合患者脉象(左脉弦,右脉细),考虑肝木升发不足,中药在乙肝方基础上酌加升发肝木之品,兼加祛湿退黄之品,处方如下:
党参30g白术30g茯苓30g炙甘草30g
吴茱萸10g五味子10g山萸肉15g炒酸枣仁15g
桂枝15g白芍30g赤芍60g泽泻15g
牛膝15g茵陈60g楮实子60g水冲服,日一剂。
疗效:
二诊:-6-28,查房症见患者乏力、纳差改善明显,复查肝功:总蛋白62.5↓g/L,白蛋白31.6↓g/L,总胆红素64.60↑umol/L,直接胆红素59.60↑umol/L,间接胆红素5.00↓umol/L,总胆汁酸55.0↑umol/L,谷丙转氨酶.3↑U/L,谷草转氨酶58.9↑U/L,γ-转肽酶.0↑U/L,胆碱脂酶.0↓U/L;凝血功能正常。中药予守前方续服。
三诊:-7-1查房症见,患者诉腹部胀闷,饥饿时明显,中药在前方基础上加炒谷芽15g健脾消胀。
四诊:-7-5患者诸症缓解,复查肝功:总蛋白59.5↓g/L,白蛋白30.3↓g/L,总胆红素35.40↑umol/L,直接胆红素31.20↑umol/L,谷丙转氨酶62.5↑U/L,谷草转氨酶22.4U/L,γ-转肽酶.0↑U/L,胆碱脂酶.0↓U/L。患者症状缓解明显,复查肝功提示转氨酶、胆红素较前明显降低,予带药出院(守前方),门诊随诊治疗。
-7-13随访:患者无明显不适,复查肝功:总胆红素34.7↑umol/L,直接胆红素30.20↑umol/L,GGT↑U/L。
按语:
患者为中年男性,乙肝病史多年,此次入院发现肝损害较重,治疗上采取以中医为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处方采取乙肝方为主健脾实脾,配合大剂量茵陈、楮实子等药物配合使用利胆退黄、使厥阴风木和缓有序升发。配合甘草酸二胺针、维生素组液体静滴护肝降酶。经治疗,患者症状、体征迅速缓解,出院后复查肝功提示疗效仍能维持。
该例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后症状缓解明显,肝功能恢复迅速,我科治此案病例甚多,兹不赘述,特举例与大家共享。
治疗白癜风的费用怎样治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