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幕式之后,首都医科医院贾继东教授首先带来了一个不同以往的演讲话题“预防和控制乙型肝炎--公共卫生策略”。他在报告中,除总结我国在乙型肝炎防控方面的成绩外,也提出了一些挑战,并特别强调了公共卫生项目在乙型肝炎治疗方面的重要作用。
传染性疾病本身与公共卫生工作密切相关,其传播的预防和阻断始终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项目。全球在乙型肝炎的预防工作方面的成绩显著,从~年,全球婴儿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的覆盖率逐年上升,已从年的23个国家上升为年的个国家。中国在此方面的成绩突出。~年,我国新生儿出生首针和全程三针的覆盖率均持续增加,出生剂量超过90%,全程三针接近%。因为乙型肝炎疫苗的成功应用,我国HBsAg携带率从10%左右下降到7.5%,特别是在低年龄组下降更为显著,5岁以内儿童的HBsAg低于1%。
实际上,我国在乙型肝炎预防方面也还存在挑战。贾教授介绍说,目前,在我国农村,特别是偏远地区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种还存在很大问题,主医院分娩,致使新生儿无法在出生时接种首针乙型肝炎疫苗。针对这一问题,我国公共卫生部门已经提出提高住院分娩率、培训卫生保健工作者、提高父母对出生剂量重要性的认知等策略。
尽管已有有效的抗HBV药物,但是我国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也面临挑战,例如疾病负担重、能够获得治疗和能支付起治疗费用的患者比例低、农村患者的报销不足、未提供一线治疗药物。
年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国81%的慢性乙型肝炎未接受抗病毒治疗,主要的原因是费用问题,其次还有副作用、认知不足等。除此外,临床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核苷(酸)类似物不规范应用很普遍,对北京、山东、和新疆等地5家医院例患者的调查显示,单药序贯、初始联合用药、多次换药或加药、耐药后不合理用药都有存在,单药序贯比例达70.7%,初始联合用药达20.8%。
WHO近年来加大了对病毒性肝炎的重视程度,致力于阻止全球病毒性肝炎的传播,让所有的患者都能够接受安全、有效的治疗。WHO提出,经济不发达地区患者也应与发达国家患者一样享有同等的治疗标准。在WHO新公布的丙型肝炎指南中,提出了一些降低药品价格的策略:①药企自愿转让专利;②分级的定价措施,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不同价格;③强行仿制;④政府、国际机构、捐赠者、社会组织和医药企业应该携手帮助患者,让丙型肝炎患者获得需要的治疗药物。
贾教授列出了几个成功的降价案例:泰国替诺福韦酯治疗乙型肝炎,仅需1美元/天;巴西替诺福韦酯治疗乙型肝炎,仅需2美元/天;中国替诺福韦酯治疗HIV感染小于1美元/天;埃及sofosbuvir治疗HCV感染,美元/疗程。这些都是通过公共卫生项目实现的,所以中国病毒性肝炎的治疗药物价格问题也需要走相同的路径。
WHO将督促各国政府、医药企业采取一些公共卫生策略,实现药品降价。
贾教授透露,WHO正在制定乙型肝炎指南,指南针对的是发展中国家,但是推荐药物的原则与发达国家一样,因为患者不能因为经济困难而退其次选择非强效药物,应该拥有与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患者一样的待遇。WHO计划将在今年年内在中国发布乙型肝炎指南。
因此,贾教授在最后鼓励临床医生以公共卫生的角度来看待临床问题,在做好临床规范治疗的前提下,参与和促进公共卫生项目的开展,以真正使更多患者获益。
(来源:《国际肝病》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