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每日推荐值得深度思考的文章!
读而思duersi历经十月怀胎,宝宝的降临让妈妈感到无比幸福,面对嗷嗷待哺的小嘴,年轻的妈妈是多么想给怀里的宝宝喂奶啊,但是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妈妈却不敢,不少医生也好心劝阻,妇产科的护士甚至拒绝把婴儿从育婴室抱给产妇。喂奶真能传播乙肝病毒吗?是想当然,还是谁见过这样的事实。
中国是个乙肝大国就在7月27日,世界肝炎日的前1天,世界卫生组织WHO官方发布一则消息,报告了我国当前慢性肝炎的现状:
中国每年约有40万人死于与肝炎有关的并发症。
估计当前中国有万慢性乙肝患者,其中万人需要治疗,万人因严重肝脏疾病和癌症发病风险需要紧急治疗。
中国乙肝患者和乙肝病毒携带者近1个亿,这相当于每10个人当中就有1个。
乙肝在很多亚非国家是一个普遍的病,包括我国,但是大部分受感染者却并不了解自身病情,以至于世卫组织的通稿中将其称为「无声的疫情」。
乙肝很容易传染上?
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导致的传染病。它的传染能力其实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强。
乙肝的主要传播方式有三种:血液体液传播、母婴垂直传播和性接触。而日常工作、拥抱、共餐、共住宿舍等一般都不会传染乙肝。
传染上病毒一定会得病?不是的。
90%以上的成年人在感染乙肝病毒后,都能通过自身成熟的免疫系统将其清除,可能都还没察觉到就已经痊愈了,并且还因此获得了保护性的抗体。
事实上,受到乙肝病毒危害最大的,是免疫系统尚不完全的婴幼儿。婴幼儿一旦感染乙肝病毒,很容易慢性化,此后可能突然发病,也可能终身携带。我国现在的慢性乙肝患者一多半是母婴传播感染的。过去几十年推广乙肝免疫接种,已经使得少年儿童中慢性乙肝感染下降了97%。这就是按时注射乙肝疫苗的巨大意义。同时,通过阻断母婴传播的治疗,即使是患有乙肝的夫妻,也可以拥有自己健康的宝宝。
喂奶真能传播乙肝病毒吗?
乙肝携带的育龄女性,她们在分娩后,新生儿应该在呱呱坠地的最短时间内注射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之后,这些疫苗和免疫药物就会很快对孩子形成保护.即使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只要她们乙肝病毒DNA检测为阴性、肝功能正常,就说明她们的体内病毒没有活跃,而此时检测这些准妈妈的乳液,并不能发现其中含有乙肝病毒,所以满足这些条件的新妈妈可以放心地给孩子哺乳。
分析一下母乳喂养感染乙肝病毒的可能性,不会传播乙肝病毒有三个理由:
1、乳汁中检查出乙肝病毒的概率很低,含量也非常小;
2、乙型肝炎是血液传染病,乙肝病毒不能通过消化道传播;
3、新生儿经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免疫,体内绝大多数已经有了保护性抗体。
友情提醒:如果新妈妈出现乳头破裂时,应该禁止喂养,所以哺乳期间保护自己的卫生,对于携带乙肝病毒的新妈妈更为关键。另外,如果携带乙肝病毒的新妈妈还是担心自己的病毒侵害孩子的话,那也可以采取把自己的乳汁吸到奶瓶,用奶瓶喂养的方式,而盲目地放弃母乳喂养却是一个错误的行为。
和乙肝患者一起吃饭,会被传染吗?
先给大家吃颗定心丸,不会。
完整的消化道表面拥有自己强大的免疫系统,能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乙肝病毒从消化道进入血液循环。再加上,乙肝病毒的生长繁殖还需要很多物质的帮助,这些物质在肝脏中有,而在消化道是没有的。因此,就算不幸吃到了乙肝病毒,也不必惊慌:病毒要么在你的肠道内被干掉了,要么就被排到厕所里了。不会因此而感染乙肝。如果注射过乙肝疫苗,即使病毒进入了血液循环,也会被体内的抗体杀灭干净。这更是上了一层保险。
实际上,无论一起吃饭的是急性乙肝感染、慢性乙肝携带者,或是「大三阳」「小三阳」——乙肝病毒均不会从口传播。
确诊乙肝,是不是就没救了?
慢性乙肝患者万!有没有吓了一跳?
其中万需要治疗,又是怎么回事?
解释一下。这里的万,是指查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持续半年以上的人数。其中一部分人,并没有肝炎的症状,肝功能检查也是正常的,很可能就这么一直平安地过下去,并不发病,也更不需要服药治疗。当然,这些人是具有传染性的。
那其中一部分人,会存在活动性肝炎,甚至肝硬化和肝癌。这就是那需要治疗的万了。
之所以要求乙肝携带者定期复查,就是为了及时发现这个趋势。一旦通过肝功、影像学或活检,发现肝部存在进展性的损害,就需要及时处理了,防止病变在不知不觉中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