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乙肝病毒

文章来源:乙型病毒性肝炎   发布时间:2016-11-23 9:46:13   点击数:
  

什么是乙肝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HBV)是一个由外壳和核心组成的脱氧核糖核酸(DNA)病毒,外壳含有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糖蛋白和膜脂质,核心由HBVDNA、DNA聚合酶和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BcAg)组成。

当HBV进入肝细胞时,会形成一个超螺旋的中间产物,称为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它的寿命较长,在肝细胞核内可存活很长时间。HBV以它为模板,可不断产生新的病毒。目前口服的抗HBV药物只能抑制新的病毒的产生,但对在肝细胞核内的病毒中间产物cccDNA却不起作用,这就是为什么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需要长期抗病毒治疗的原因。

其中,HBVDNA是HBV的基因,直接反映病毒复制的活跃程度以及传染性。依据病毒基因的结构,目前将HBV分为A~I9个基因型,用干扰素治疗时,对A和B基因型的效果较C和D基因型好。

乙肝病毒感染后自然史分期有什么意义?

根据病毒复制水平、机体免疫系统状态和肝损害情况,乙型肝炎的疾病发展过程被人为地划分为4个期,即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非活动期或低(非)复制期和再活动期。

免疫耐受期的特点是血清HBsAg和HBeAg阳性(即“大三阳”状态),HBVDNA载量高,但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水平正常,肝组织学无明显异常,或轻度炎症坏死及肝纤维化,疾病进展缓慢。

免疫清除期依然保持“大三阳”状态,但血清HBVDNA水平低于免疫耐受期,血清ALT持续或间歇升高,肝组织学出现中度或严重炎症坏死、肝纤维化,疾病进展加快,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和肝衰竭。

非活动或低(非)复制期表现为HBeAg阴性、抗-HBe阳性(即“小三阳”状态),HBVDNA持续低于检测值下限,ALT水平正常,肝组织学无炎症或仅有轻度炎症;此期患者继续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CC)的风险大大减少。

再活动期:部分处于非活动期的患者可能出现1次或数次的肝炎发作,多数表现为HBeAg阴性、抗-HBe阳性,HBVDNA活动性复制、ALT持续或反复异常,即e抗原阴性慢性乙肝;这些患者发展为肝硬化和HCC的风险较大。

成年时期感染HBV,多无免疫耐受期,而直接进入免疫清除期,95%以上的感染者可痊愈。

免疫耐受期和非活动或低(非)复制期患者通常不需要治疗,但需要进行监测随访;免疫清除期和再活动期患者则需进行评估并考虑抗病毒治疗。

HBV慢性感染的危害有哪些?

30%左右的慢性HBV感染者可进展为肝硬化、肝细胞癌;少数患者可发生肝衰竭;部分患者可并发乙肝相关性肾病、肝源性糖尿病等;部分患者体内HBV复制水平较高,具有传染性。









































白颠疯早期证状
中科医院专家微信
转载请注明:http://www.jwfgm.com/gyyf/18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