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将进入一年中最炎热时期,在高温的夏季,需要注意流行性乙型脑炎等虫媒传染病的预防。
一、乙脑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其起病急,患者症状轻重不一,重症病例常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出现高热、惊厥、昏迷直至痉挛性瘫痪,甚至死亡,幸存者常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乙脑是一种人畜共患病,通过蚊子(主要是三带喙库蚊)叮咬传播,猪是本病最重要的传染源。夏秋季是乙脑的高发季节,一般在6-9月份。
乙型脑炎的病症
如何预防乙脑?
(一)免疫接种
目前有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两种:乙脑减毒活疫苗,分别于儿童8月龄、2周岁各接种1剂;乙脑灭活疫苗,儿童8月龄接种2剂,间隔7-10天,2周岁和6周岁各接种1剂。
(二)灭蚊
乙脑病毒通过蚊虫叮咬传播,广大群众应提高防蚊灭蚊意识,避免到蚊虫较多的地方活动与露宿;一旦被蚊虫叮咬出现发热头痛、喷射性呕吐、嗜睡等脑膜刺激症状时要尽早到医疗机构就诊。
1、蚊虫的危害及生活习性
蚊虫对人类的危害是骚扰和吸血,在吸血的同时会传播乙型脑炎、疟疾及登革热等传染病。
蚊虫的季节消长
蚊虫密度与季节气候十分密切,影响蚊虫季节消长的主要因素为温度、雨量及水体。我县每年蚊虫密度高峰在7-9月。
蚊虫的生态特点
蚊虫属完全变态昆虫,世代经历卵、幼虫、蛹及成蚊四个阶段,前三个阶段必须在水生环境完成。完成一个生命周期一般需要7-10天左右,活动范围一般局限在孳生地周围。
蚊虫的孳生地
蚊虫能孳生在任何有积水的容器和有水的地方,主要有沟、渠、塘、水田、污水坑、下水道井、缸、盆、罐、废旧轮胎、树洞等
2、灭蚊的方法
(1)室内及公共场所
室内和公共场所提倡物理灭蚊措施,辅一化学防制。
*人工捕打。在有防蚊设备的房屋,飞入室内的蚊虫较少,只要坚持捕打即可随时消灭,一般不必使用杀虫药物。捕打工具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如蚊拍、电蚊拍等。
*蚊香:住室、酒店、宾馆可安装捕蚊灯、点燃蚊香、电热蚊香片驱避蚊虫。
*驱避剂:户外活动时,应在脸、颈、手等裸露部位涂搽驱蚊花露水等驱避剂防蚊。
*蚊帐:在乙脑流行季节,提倡在晚间休息时使用蚊帐防蚊,它可以有效减少蚊虫晚间对人的叮咬的机会。
*纱门纱窗:有条件时,应安装纱门纱窗,有较好防蚊效果。
*个人防护:傍晚外出尽量穿着长衣长裤,减少蚊虫叮咬机会。
(2)室外环境
室外环境提倡以消除蚊虫滋生环境,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为主,重点采取清理居住区附近垃圾、填平积水坑等措施,不建议大规模喷洒杀虫剂。
开展环境综合治理
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广泛开展以消灭蚊虫孳生地、综合整治环境卫生为重点的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积极采取灭蚊防蚊措施,降低蚊虫密度。切断传播途径,是防止乙脑疫情的发生和扩散的重要方法。环境综合治理应以居民居住区、村落居住区周边为主。
污水塘的处理
污水塘的处理,可采用发动群众采取下列“五字”措施:
填:有计划地把不使用的污水坑、沟渠、洼地全部填平。
疏:对仍须保留的或一时不能填掉的污水坑、沟渠,应有计划地疏浚。
盖:对下水道井口、污水缸、渗水井要加盖或设“防蚊隔”,使蚊虫不能入内孳生繁殖。
整: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整顿环境卫生,整修道路、疏通沟渠、铲除杂草、填平坑洼、改明沟为暗沟。
冲:灌溉水渠可安装闸门,定时放水冲走幼虫。
小型积水的处理方法
翻缸倒罐。发动群众人人动手,把凡是不用而能积存雨水的器皿都要彻底清除或倒扣过来。对尚在使用的缸、桶、坛、罐、须加盖封闭,防止成蚊飞入产卵。要特别注意人房、猪圈、马厩、工厂周围的破旧器皿,勿使积水。
堵塞树洞、填平石穴和洼坑。这些地方容易积水,且易被忽视。应以泥土、砖石、石灰等堵塞。
水桶、水缸、水井须加盖或在夏秋季定时换水清缸。换水时必须刷洗缸底,以免遗留蚊卵或幼虫。或向水中加入机油或缓释剂型杀虫剂。
大型静水的处理
此类孳生地极为广泛,面积较大,可以采取以下管理措施:
主要有铲除岸边杂草,疏通沟渠,养鱼等办法。
(3)化学防制
*难以消除的积水可采用杀虫剂倍硫磷或敌敌畏喷洒杀灭蚊幼虫(具体使用方法参考说明书)。
*家内可采用拟除虫聚酯类药物,可采用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2.5%凯素灵(敌杀死)1:用水稀释。10%都灭悬浮剂1:用水稀释。菊酯类杀虫剂副作用大,对家禽类动物、环境危害大,不建议使用。不建议使用聚酯类,对家禽类及水生动物危害大,使用过程中应注意。
*使用方法:将杀虫剂用喷雾器均匀喷洒于蚊虫停歇和滞留的地方,重点处理的区域主要是猪圈、马圈、牛圈等畜厩及周围环境进行全面的滞留喷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