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是典型的病毒性肝炎,它的出现因素就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发的。仅仅在我国就有将近万乙肝病毒携带者,这其中有三分之一在未来都发展成了慢性乙肝。所以,大家对该疾病也越来越警惕。近些年我国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有了明显下降,这正是一个好现象,说明乙肝疾病在未来的传播已经有下降的趋势。
所谓的乙肝表面抗原指的就是乙肝病毒的外壳蛋白,它本身虽然不具有传染性,但是它的出现常伴随乙肝病毒存在,所以它是已经感染乙肝病毒的标志之一。之所以近些年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下降,恰恰和乙肝疫苗有关。
其实,我们国家针对乙肝早已推出了乙肝疫苗,新生儿可免费接种乙肝疫苗,当接种之后体内就有了足够的乙肝抗体,未来感染乙肝的几率明显下降。这也是乙肝表面抗原性率下降的因素,如果没有在婴儿时期接种乙肝疫苗,那未来患乙肝的几率也会相对较高。
一旦感染乙肝病毒在病发之后,随着病情发展患者还可能出现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是肝癌,所以我们对于乙肝病毒需要做好预防工作!在一般情况下,乙肝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1、母婴、父婴传播
母婴传播是乙肝传播的方式之一,主要分为垂直和水平传播两种。所谓的垂直传播也就是母亲在怀孕过程中,通过胎盘将病毒传染给胎儿,而水平传播则是指围生期、出生后也胎儿密切接触引发的病毒传播。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感染者不能生育下一代,只要在孕期进行母婴阻断,即便是乙肝病毒携带者也能生出健康宝宝;
除了母婴传播以外,如果父亲本身也感染了乙肝病毒,那在和新生儿密切接触的过程中,同样也可能导致新生儿传染。这是因为新生儿没有接种乙肝疫苗,且自身免疫力相对较低,这也正是水平传播的结果。
2、血液传播
如果在输血的过程中使用了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血液,那就可能诱发乙型肝炎病毒传播。除此以外,若接触到没有充分消毒的医疗器械,且这些器械沾染了乙肝病毒携带者、乙肝患者的血液或体液,再次使用的过程中就会传染给下一位。
输入被乙肝病毒感染后的血液和血液制品后,就可能诱发乙型肝炎感染。另外,某些未被消毒的医疗器械中沾染了乙肝患者的血液、体液,再次使用时也可能传染给下一位,这包括了手术、牙科器械、采血针、针灸针、内镜等。
3、性传播
根据不完全数据统计来看,大部分患者感染乙型肝炎病毒都和“性”有关,性爱本身属于体液传播的一种。如果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和乙肝病毒携带者、乙肝患者发生无保护性爱,那自身感染乙肝病毒的几率也会直线上升。所以,在一个家庭中有一人是乙肝患者或乙肝病毒携带者,那另一方就一定要接种疫苗。
预防乙型病毒肝炎传播,首先要做的就是注射乙肝疫苗。其次,我们还需谨记两个字“自爱”,保持洁净的性生活不仅能降低乙肝病毒感染率,同时也能预防各类疾病的出现。所以,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做好防护措施,避免有高危性生活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