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视频二十八防治乙型肝炎,这样做艾灸,

文章来源:乙型病毒性肝炎   发布时间:2021-2-19 11:10:20   点击数:
  

乙型肝炎概述

乙型肝炎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通过接触感染者血液、体液传播或者由母婴垂直传播的常见肝脏疾病。

据年全国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我国HBV的感染者约有万,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万。乙肝分为急性和慢性感染。在急性感染乙肝病毒后,部分人通过自身免疫清除病毒,达到痊愈并终身免疫;其他人会发展为病程超过半年的慢性感染者。多数人感染后并没有明显症状,或出现乏力、发热、恶心、黄疸等。一部分慢性感染者有肝脏损伤,称为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hepatitisB,CHB);另外部分慢性感染者乙肝病毒检测阳性,肝功能正常,无肝脏损伤,称为慢性HBV携带者。慢性感染不能治愈,可能引发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健康人可以通过注射乙肝疫苗做到有效预防。

乙型肝炎症状

大多数人感染HBV后并没有明显症状,或出现乏力、发热、恶心、黄疸等。因此,并不建议患者等到有症状才就诊,一旦发现自己有HBV感染的医院检查。

HBV感染分为急性期与慢性期:患者感染HBV后进入急性期,大部分儿童、青少年和成人和少部分婴幼儿可以通过自身免疫反应达到自愈,其他患者会发展成慢性感染。慢性HBV感染可能会引发肝脏纤维化,一部分患者会发生更为严重的肝脏问题,如肝硬化、肝癌。1.感染HBV会出现哪些症状?大多数感染急性乙肝的人并没有症状,或出现:

倦怠(乏力)、低烧、头痛。

食欲减退、恶心、呕吐。

持续右下腹部(肝区)不适。

大便棕褐色,小便黄赤。

黄疸。是指巩膜及皮肤呈现黄色。黄疸是肝脏损伤的主要标志,经常在其他症状开始消失的时候出现。

大多数慢性感染也没有症状,或出现:

乏力、食欲减退、厌油。

肝区不适、腹胀。

尿黄、便溏。

患者可能不知道自己已经感染乙肝,直到做肝功能检查、肝炎系列检查或献血时才发现。也有人从不知道自己得了乙肝,直到被医生发现肝硬化或肝癌。

2.感染HBV后,疾病会怎样发展?感染HBV后即刻进入急性期,大多数儿童、青少年和成年人及少数婴幼儿(年龄不超过5岁)能够通过自身免疫能够清除病毒,达到痊愈并终身免疫;而未能清除病毒者,感染持续超过6个月,演变为慢性感染。

慢性HBV感染可能引发肝脏纤维化,最终演变为严重的肝硬化、肝癌等疾病。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硬化的年发生率为2%~10%;非肝硬化HBV感染者的肝细胞癌年发生率为0.5%~1%,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肝细胞癌发生率为3%~5%,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肝细胞癌发生率为14%~35%。一些因素会增加这些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包括年龄大、男性、谷丙转氨酶(ALT)持续升高、乙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HBVDNA)处于高水平等。

西医乙型肝炎病因

乙型肝炎是一种由HBV感染引起的肝脏疾病,主要通过接触感染者的血液、体液传播和母婴垂直传播。

乙肝的发病机制复杂,迄今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HBV并不直接杀伤肝细胞,它在体内复制引发的机体免疫应答是造成体内肝细胞损伤的主要原因。1.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是什么?乙肝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迄今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HBV并不直接杀伤肝细胞,但它在体内复制引发的机体免疫应答是造成体内肝细胞损伤的主要原因,而炎症反复发作是慢性乙型肝炎进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的重要因素。2.乙型肝炎是如何传播的?

乙型肝炎通过HBV感染者的血液、精液或阴道分泌物(包括经血)进入另一个人的身体而传播。主要途径有:

性接触。乙肝病毒可以通过直肠、阴道、尿道或口腔内壁的破损处进入人体。

共用针头或其他用来注射毒品的物品(如棉球)。

职业暴露。处理血液或操作抽血设备的人可能会被感染。医护人员有很高的感染风险,如果他们不小心被沾染病毒的针头或有患者血液的锐器扎到,就可能会被感染。当血液溅到暴露的部位,如眼睛、口腔或皮肤上的伤口,也会导致感染乙肝病毒。

分娩。新生儿可能会从母体感染病毒,主要由于生产时婴儿会在产道中接触母亲的体液。

身体穿孔和纹身。穿刺或纹身时,病毒会通过没消毒的针头传播,被感染的血液会进入皮肤。

护理用品。清洁用品如剃须刀或牙刷,沾染了被感染者的血液也会传播病毒。

在过去,输血和血制品是传播乙肝的主要方式,器官移植也会传播乙肝。现在,我国所有的献血和捐赠器官都经过各项病毒检查,所以几乎不可能通过输血和器官移植感染乙肝病毒。

3.传染和潜伏期

乙肝的临床症状会在感染病毒后3个月左右(潜伏期)出现,但也可能快至1个月后、或慢至6个月后出现。在这期间,血液、精液或阴道分泌物(不论新鲜或干燥)都有很高的传染性,并会在病症出现后持续好几周。

如果是急性感染,大多数情况下在身体开始产生某种乙肝病毒抗体后,病毒就不会传播,这个过程会需要几个星期。如果是长期(慢性)感染,只要是活动性感染状态下,病毒会一直传播。

4.哪些行为会增加感染HBV的风险?

一些特定的工作环境或生活习惯可能会增加感染乙肝病毒的风险,如果符合以下情况,需特别注意预防。

(1)工作相关的高危因素

日常工作中需要处理血液和体液的人士,比如医生、护士、医学检验人员、医学生、殡葬人士等。

监狱工作人员或关押人员。

失能照护中心工作人员或常住人员。

(2)生活方式相关的高危因素

出生于或长期生活(6个月以上)于乙肝流行地区。

与感染者进行未采取保护措施的性行为。

与慢性乙肝感染者一起居住、生活的密切接触者。

使用未经完全严格消毒的针头进行纹身。

在使用注射药物时与他人共享针头或其它医疗用品。

(3)其他高危因素

乙肝感染母亲分娩的婴儿。

患有需要经常输血的疾病,如血友病等。

进行血液透析的肾病患者。

中医乙型肝炎病因

中医认为乙型肝炎的病因有二,内因为正气虚损,外因为湿热疫毒入侵。其病机错综复杂,首先由于湿热疫毒之邪所独具有的致病特点,如湿性太重,缠绵难愈以及急性肝炎的失治、误治。随着患病时间的延长,正气的伤耗也增加,机体脏腑功能失调也会加重,从而使一部分患者的病情向慢性化发展。乙肝的急性期以湿热疫毒为主,慢性期以气血失调为主,晚期以正气亏损为主。

艾灸作用

中医认为乙型肝炎常以正气虚弱为本,邪实为标。治疗原则以扶正为主,祛邪为辅。本病主病在肝,而累及脾肾,久则肝脾肾三脏皆病。

艾灸能使脾胃健壮、增加营养、调整免疫、抵抗病毒、消除症状,促进肝细胞及肝功能的恢复。

艾灸方法

防治乙型肝炎主要取穴:肾俞穴、太冲穴、太溪穴、三阴交穴。

每日1次,每穴15-20分钟左右。

注意施灸前后一小时内禁忌饮用凉水、吹空调。 

1

肾俞穴:

取穴方法:位于腰部,肚脐水平线和后正中线(命门)交点(旁开1.5寸)。

点击视频观看

2

太冲穴:

取穴方法: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趾跖骨连接部位中。

点击视频观看

3

太溪穴:

取穴方法: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

点击视频观看

4

三阴交穴:

取穴方法:位于内踝尖上直上3寸,胫骨后缘靠近骨边凹陷处。

每天艾灸一次,提高免疫力,防治乙型肝炎,身体倍儿棒!详细穴位视频,请登陆“理好健康”

转载请注明:http://www.jwfgm.com/hbwh/1140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