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张顺祥
孙盼盼夏云
编辑
梁明修
背景
年“乙型肝炎疫苗事件”发生于11—12月。湖南省3个县各发生1例乙肝疫苗接种后疑似不良发应,其中2例死亡,湖南省媒体的报道被全国媒体转载,社会和公众对疫苗接种产生质疑和消极影响,发酵为“乙型肝炎疫苗事件”。虽经国家权威机构调查,并由WHO派出的专家确认,证实死亡与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并无关联,此事件逐步平息,但却成为我国具有标志性的疫苗接种不良事件。具体情况小编就不介绍了,大家可自行网上查阅哦。
其实,我们都应该知道预防接种是最为经济有效的疾病预防控制手段;然而,类似于上述事件的发生,或多或少会影响我们对预防接种的价值判断,使我们产生恐慌心理,以导致接种率的下降,直接增加了疾病的发病率,加重了家庭的疾病负担;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经济损失。
那么,以上述“乙肝疫苗事件”为例,这种不良事件的发生到底导致了当时多少的经济损失呢?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张顺祥、孙盼盼老师,以及广东省药学院的夏云老师,通过构建决策分析马尔科夫模型,采用成本效益分析和成本效果分析两种方法,对“乙型肝炎疫苗事件”进行了经济学评估。
一、成本效益分析图1医疗卫生和社会角度成本效益分析结果
从上图可以看出,此事件造成了人均成本的增加和效益的减少,提示“乙型肝炎疫苗事件”对公众和社会的不良影响中明确包括了经济学代价。
二、成本效果分析由此事件导致的HBV感染例数增加了.14万,其中以急性乙型肝炎和慢性乙型肝炎增加人数最多(附图2)。
图2各类乙型肝炎相关疾病增加例数
从医疗卫生角度看,每获得1个人均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需要的成本(元/QALY)从.90升高到.51;从全社会角度,从.79升高到.92。由此可见,此事件使得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的经济学价值降低。
三、深圳市经济损失鉴于“乙型肝炎疫苗事件”涉事企业位于深圳,本研究还对深圳市该疫苗接种的经济损失进行了研究,发现社会和公众对疫苗接种不良事件的包容和修复能力较强,乙型肝炎免疫预防系统健全,具有较强的抵御“乙型肝炎疫苗事件”的能力。
四、总结本研究结果阐明了我国年发生的“乙型肝炎疫苗事件”的经济学后果,为该疫苗策略制定提供了直接依据;同时,本研究方法为类似疫苗接种事件的经济学研究提供了借鉴。
但是,本研究模型的主要参数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阳转率如何受事件的影响而变化,由于缺乏直接的调查结果,只能根据接种率变化来估测,其合理性需要进一步探讨。
部分图片来源:pixabay,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致谢:感谢北京卓诚惠生协助编辑
可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下载文章原文
小孩白癜风怎么治疗中科与白癜风患者心心相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