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杏名药乙肝患者的福音,转阴解毒冲剂

文章来源:乙型病毒性肝炎   发布时间:2016-11-11 16:19:51   点击数:
  

金杏名药

jinxingmingyao

中药自制医院的特色优势,自建院初期,医院就推行专科专病专药,研制特色中药制剂,促进中医专科与中药制剂协调发展。现拥有中医特色制剂88种,主要应用于内、外、妇、儿、伤骨、五官、皮肤、肛肠科等科室。这些广为流传的金杏名药,既方便病人用药,又减少患者负担,受到昆山及周边百姓好评。今天小编带您了解治疗乙型肝炎的疏肝降黄颗粒。

乙型肝炎患者众多,

疏肝降黄颗粒应运而生

疏肝降黄颗粒原名“乙肝转阴解毒冲剂”,医院院自制药剂,批准文号:苏药制字Z。该药年底正式投入使用,药物疗效显著,患者无不良反应,可以有效抑制HBV复制。

上个世纪90年代之前,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较低,医疗卫生设施也普遍陈旧,肝病患者较多。据统计,当时的乙肝病毒带菌者达全国总人口数的10%,患者基数很大。乙型肝炎是慢性病,治疗时间长,一般需要一两年甚至更长。很多患者觉得中药汤剂不是很方便,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成药疏肝降黄颗粒的研制就显得十分必要了。为了早一点让患者得到方便,同时又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在时任院长毛纯漪的亲自组织下,医院组织人员不分昼夜的研制。通过研究大量的临床病例,在经验方上反复推敲、验证,终于研制出了由炙黄芪、制大黄、鳖甲、巴戟天、苦参、蛇舌草、麦芽等多味药物组成的颗粒剂,具有清热解毒,补气滋阴的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急性乙型黄疸型(无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轻度、中度),临床疗效显著。

七味药环环相扣,

攻治湿、热、瘀、毒、虚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病情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经过长期的临床观察,发现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因为湿、热、瘀、毒、虚五个方面。其病机乃湿热余邪残未尽,肝郁脾肾气血虚所致。由于病程长,邪正相争,机体处于正气日渐耗散,邪气羁留不退的状态。正虚以气阴两虚,肝肾不足为主,邪留以余毒未清,湿热胶结不化为主。又因病程缠绵,久病入络,瘀血阻络,致气血阴阳失衡,虚实夹杂的复杂病机。

疏肝降黄颗粒针对筛选抑制、清除乙肝病毒的特异性药物组方。方中以生黄芪、制大黄为“君药”。黄芪性微温,味甘,归脾、肺经,能益气健脾,补虚扶正,《本经逢原》载其“能补五脏之虚”。大黄性寒味苦,归脾、胃、大肠、肝、心经,具有清热解毒、破除积滞,行瘀活血的功效,炮制后用,则增加活血之力,缓其通下之力。二药合用,既能扶正补虚,活血化瘀,又能驱邪解毒。以苦参、炙鳖甲为“臣药”。苦参,性寒味苦,归肝、肾、大肠经,具有清热解毒利湿之力,《本经》载其“主心腹结气,症瘕积聚,黄疸……”;炙鳖甲,性寒味咸,归肝、肾经,为血肉有情之品,既可清热养阴,又可软坚散结而消心腹症瘕积聚。佐以巴戟天、百花蛇舌草益肾补肝,清热解毒。巴戟天,辛、甘、温,归肾经,为肾经血分之药,温而不热,健脾开胃,既益元阳,腹填阴水;百花蛇舌草,苦、甘、寒,归心、胃、大肠经,具有解毒、祛湿,抑制、清除乙肝病毒的功用。使之生麦芽,甘、平,归脾、胃、肝经,和胃消食疏肝,麦芽应春木,能生发少阳之气,养肝保肝,更能助运化而疏泄肝胆,行气散血,运行三焦,通而不滞。诸药合用,祛邪不伤正,补虚不恋邪,共奏益气活血,滋养肝肾兼以清热解毒之效。

临床疗效显著,

是乙肝患者的福音

为了进行药品研制,我院研制组曾对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临床观察,随机分两组,一组治疗组口服疏肝降黄颗粒,一组对照组服用某种西药。某患者临床表现为乏力、纳差、恶心、胁痛、腹胀、少寐、头晕目涩、腰膝酸软、黄疸、肝掌、蜘蛛痣、脾脏肿大等。通过药物服用,经过三个月服药后对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谷氨酸草酰乙酸转氨酶、胆总红素、白蛋白球蛋白比值等观察,同时观察HBV标志物、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乙型肝炎e抗原、乙型肝炎DNA等,结果发现治疗组临床结果均有明显好转,明显优于对照组。

根据中医经络学说,神阙穴属任脉,任为阴脉之海,肝藏血,体阴而用阳,神阙穴为五脏六腑之根,十二经脉之本,神阙与肝相通,疏肝降黄颗粒用于治疗乙型肝炎,功在温补元气,振奋中阳,可使药力直达病所,而收益气健脾、振奋中州、扶正祛邪之效,实为仲景“治肝实脾”之训,对改善肝功能和抑制HBV复制效果明显,能有效阻断病情发展,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责任编辑:孙艳

文稿编辑:李娜

图片编辑:赵简孙艳

中医献温馨·健康进万家









































白癜风的危害有哪些
北京看白癜风哪家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jwfgm.com/jbbk/13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