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霖特写丨慢性乙型肝炎相关肝癌

文章来源:乙型病毒性肝炎   发布时间:2021-3-27 10:44:03   点击数:
  

在今年CSCO会议上,中国最新原发性肝癌临床登记调查中期报告显示我国原发性肝癌(HCC)中由乙肝病毒引起的比例已高达92%(原文链接)。晚期肝癌的预后通常较差,应积极监测肝癌,在肝癌早期阶段进行更优化的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肝癌风险预测,具有重要的意义。HBV感染最终发展为肝癌的危险因素很多,包括高龄、男性、肝硬化、糖尿病、高HBVDNA水平、ALT升高、HBeAg阳性等,研究者们利用这些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整合,建立了多种适合不同慢乙肝人群的肝癌风险预测模型,有利于提高肝癌的早期诊断。本文将对近几年来的乙型肝炎相关的肝癌风险预测模型进行归纳与总结,简表如下。

年,第一个肝癌风险预测模型(IPM)发表,适合于所有慢性肝脏疾病。到年,第一个适用于慢乙肝患者的肝癌风险预测模型(GAG-HCC)出现,之后研究者利用REVAL-HBV队列研究了非肝硬化慢乙肝人群的肝癌风险模型(REACH-B),随后伴着肝硬度测量(LSM)技术的发展,可通过瞬时弹性检测技术来测定肝硬度值,因此肝脏硬度值开始被纳入肝癌风险预测模型中(LSM-HCC、mREACH-B)。随着抗病毒治疗的可及性增高,存在大量的接受过抗病毒治疗的慢乙肝人群,而以往的预测模型对这类人群的适用度并不高,因此开始陆续出现了合适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慢乙肝患者的肝癌风险预测模型(PAGE-B),并且在亚洲人群中进行推导(mPAGE-B),随后代谢疾病(如糖尿病)对慢乙肝患者的肝癌风险的影响开始被学者

转载请注明:http://www.jwfgm.com/ysty/1176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