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肝炎的预后有哪些nbsp,

文章来源:乙型病毒性肝炎   发布时间:2016-11-19 17:14:08   点击数:
  

慢性乙型肝炎的远期预后较为复杂,与肝脏病变发展速度、病损的程度有关,各种治疗措施及机体自身的免疫力也影响病变进展。对于慢性乙型肝炎的预后,可从下面几方面进行分析。

1、病变类型与预后的关系

慢迁肝轻度的肝细胞变性坏死易为肝细胞再生所代偿,无明显的纤维组织增生。因而临床上慢迁肝一般呈良性经过,预后较好,病情虽可反复,波动数年甚至10年以上,但最终可获得稳定或痊愈。

有人对组织学证实为慢迁肝的26例患者随访了5?10年,其中19例临床治愈或稳定,3例好转,2例未愈,2例有早期肝硬化趋势。个别慢迁肝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也有转为慢活肝者。

所以对慢迁肝患者仍应重视定期观察,特别是对HBsAg和HBeAg持续阳性、肝功能损害较重的患者,应严格定期复查,以防病变明显恶化。

慢活肝预后则较差。病变多呈进行性,间有明显发作,可由过劳或发生其他疾病而引发,但多为自发。慢活肝因严重的肝细胞损伤和纤维组织增生,多在数年后发展为肝硬化,其中部分并发原发性肝癌。

病情严重者可较快进展到肝功能衰竭,出现腹水、出血倾向而死亡。有关资料表明,严重的慢活肝患者,10年生存率仅6%,而病情较轻者达60%。

2、肝功能变化与预后的关系

慢性乙型肝炎反复或持续的转氨酶升高,往往预示着预后不良。肝细胞的不断坏死,可引起纤维增生,最终发展为肝硬化;肝细胞的不断修复,容易出现细胞恶性变,因机体的免疫机能受损等因素,则有可能导致肝癌的发生。

有人对大样本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访3年以上,结果发现,分别有23.9%和19.8%的患者出现ALT轻度和中度或中度以上的波动,即近半数有不同程度的肝炎反复活动。这些有肝炎活动的患者,5年后肝脏组织学病变进展加重者达42.5%。

肝硬化发生率为18.4%,而不伴肝炎活动的稳定患者均为0;经进一步分析,发现ALT正常或小于正常值2倍的轻度升高均不致使肝脏组织学病变进一步发展。经过10年的随访观察,ALT正常的稳定患者,肝癌发生率为1.3%,而ALT波动者为5.1%,两者差异显著。

  

3、乙肝病毒感染状态与预后的关系

通过腹腔镜对肝脏表面的观察显示,在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反映肝细胞坏死的红色纹理改变较多,而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则以反映肝细胞结节状再生的斑纹改变较多,提示HBeAg阳性者多为病变的早期,HBeAg阴性者则病变巳向前发展,病期已较长。

乙肝病毒迫于机体的免疫压力,常发生前C区基因突变,使HBeAg消失,抗-HBe阳转,此时,病毒仍可复制,血清中的HBV-DNA为阳性。对一组前C区突变、抗-HBe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的组织学随访观察显示,96%的患者病变有进展。

因此,对抗-HBe阳性和HBV-DNA阳性的慢性乙肝患者,应进行密切的随访观察,也应考虑抗病毒治疗。至于是前C区突变株感染,抑或为野生株感染,或混合感染,与慢性乙型肝炎的ALT的复常率似无明显关系。

尽管大多数抗-HBs阳性的乙肝病毒感染者病情稳定,少数患者仍可有慢性肝炎活动,采用PCR技术在血清中也能检出HBV-DNA,提示有低水平的病毒复制。慢性乙型肝炎HBsAg阴转率很低,但阴转后ALT—般能稳定复常。

即便如此,这类病人的预后也不容乐观,因为HBsAg阴转多见于感染晚期,尽管肝炎不再活动,已可能有肝硬化形成,HBsAg阴转不能逆转肝脏病变,肝硬化可继续进展,肝癌也可照常发生。临床上确也可见到以抗一HBs等抗体阳性的肝硬化、肝癌患者。

?版权申明:本文整理自网络,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投稿信箱:fu

weizy.cn(欢迎您原创投稿)

推荐微中医最HOT







































怎样可以治白癜风
早期白癜风多久能治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jwfgm.com/ysty/14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