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HBV生活史新靶点的直接抗HBV药物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已经有部分药物通过了临床测试或进入了临床试验,还有更多的新分子实体药物在不断涌现,例如,在第26届亚太肝病学会年会上以大会报告形式呈递的AL-。
AL-是经口给药的HBV衣壳组装调节剂(CAM),为首创新药。在本次报告的1b期研究中,研究人员评估了AL-单药或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IFNα)在初治HBeAg阳性慢乙肝患者中的安全性、耐受性、药代动力学和抗病毒作用。
研究纳入了HBeAg阳性、HBVDNAIU/mL、ALT升高、不伴肝硬化的慢乙肝患者。首先,患者被随机分配至AL-mg(QD)、mg(QD)、mg(BD)或mg(BD)治疗以及对应的安慰剂治疗组,疗程为28天。另外,单次给药剂量最大组为AL-0mg(BD)。随后,患者被随机分配至Peg-IFNα(μgSQ,每周一次,共四次)联合AL-(mg,BD)或Peg-IFNα联合安慰剂治疗,疗程28天,随访28天。
最终,该项研究总共纳入了73例HBeAg阳性的慢乙肝患者,主要为亚洲人群,乙肝病毒基因型主要为B和C型,平均HBVDNA载量为7.23log~8.39logIU/mL。
AL-的耐受性良好,没有患者因耐受性问题终止用药。不良事件主要为1级和2级、一过性,未见威胁生命的严重不良事件。mg剂量组中有1名患者出现因服用AL-出现相关的手掌、足底感觉迟钝不良反应事件(SAE)。BD组AL-的谷浓度为蛋白结合调节90%有效浓度(EC90)的2~4倍以上,而QD组则低于该临界值的范围。
HBVDNA和HBVRNA呈剂量依赖性降低,但第28天的HBV血清学参数(乙肝五项)与基线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BVDNA降幅最大的一组为AL-mg(BD)联合Peg-IFNα组(下降1.97logIU/mL),大于AL-单药组(下降1.72logIU/mL)和Peg-IFNα单药组(下降1.06logIU/mL)。
治疗28天后的HBVRNA与基线相比,各组变化均值(拷贝数/mL)依次为:未治疗组0.00,Peg-IFNα组-0.73log,AL-mg(BD)单药治疗组-0.82log,AL-/Peg-IFNα联合治疗组-1.5log。HBsAg水平几乎无变化。
研究结论认为,AL-在慢乙肝患者中的耐受性良好,用药后观察到HBVDNA和HBVRNA呈现剂量相关性降低,在联合干扰素治疗组可观察到额外的抗病毒效果。血清HBVRNA的减少与AL-的新型作用机制相一致,即干扰有效的HBVRNA衣壳化过程。由于试验疗程很短,观察到HBsAg水平几乎未受影响的结果是符合预期的。
原文链接:KennedyW,YuenMF,KimDJ,etal.Safety,tolerability,pharmacokineticsandantiviralactivityofAL-,afirst-in-class,HBVcoreassemblymodulatoraloneandin白癜风的中医治疗北京哪里有治白癜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