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当乙肝病毒遇到恶

文章来源:乙型病毒性肝炎   发布时间:2018-5-15 4:03:07   点击数:
  

临床诊断和分类

慢性HBV感染——既往有乙型肝炎病史或HBsAg阳性超过6个月,现HBsAg和/或HBVDNA仍为阳性者。根据HBV感染者的血清学、病毒学、生化学试验及其他检查结果,可将慢性HBV感染分为:

慢性HBV携带者:1年内连续随访3次,每次至少间隔3个月,均显示血清ALT和AST在正常范围,HBVDNA通常处于高水平,肝组织学检查无病变或病变轻微。

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血清HBsAg阳性,HBeAg阳性,HBVDNA阳性,ALT持续或反复异常,或肝组织学检查有肝炎病变。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血清HBsAg阳性,HBeAg持续阴性,HBVDNA阳性,ALT持续或反复异常,或肝组织学检查有肝炎病变。

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血清HBsAg阳性、HBeAg阴性、抗-HBe阳性或阴性,HBVDNA低于检测下限,1年内连续随访3次以上,每次至少间隔3个月,ALT均在正常范围。肝组织学检查显示:组织学活动指数(HAI)评分4或根据其他的半定量计分系统判定病变轻微。

隐匿性慢性乙型肝炎:血清HBsAg阴性,但血清和(或)肝组织中HBVDNA阳性,并有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表现。

乙型肝炎肝硬化:建立HBV相关肝硬化临床诊断的必备条件包括:①组织学或临床提示存在肝硬化的证据;②病因学明确的HBV感染证据。通过病史或相应的检查予以明确或排除其他常见引起肝硬化的病因如HCV感染、酒精和药物等。临床上常根据有无并发症,将肝硬化分为代偿期和失代偿期。

肿瘤患者抗病毒治疗

慢性HBV感染患者在接受肿瘤化疗或免疫抑制治疗过程中,大约有20%-50%的患者可以出现不同程度的肝炎再活动,重者出现急性肝衰竭甚至死亡。

高风险药物:B淋巴细胞活性抑制剂(如利妥昔单抗、奥法木单抗等)、蒽环霉素衍生物(如阿霉素、表阿霉素等)、类固醇激素大剂量持续应用。

中风险药物: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伊马替尼等)、类固醇激素中剂量持续应用.低风险药物:甲氨蝶呤、短期口服类固醇激素。

预防性抗病毒治疗可以明显降低肝炎再活动,建议选用强效低耐药的ETV或TDF治疗。

对于所有因其他疾病而接受化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在起始治疗前都应常规筛查HBsAg、抗-HBc和HBVDNA,并评估接受抗肿瘤药物用药的风险程度。

若HBsAg阳性或HBsAg阴性、抗HBc阳性患者使用高/中风险抗肿瘤药物,须给予NAs预防性抗病毒治疗。

在抗肿瘤药物治疗停止后,应当继续NAs治疗6个月以上。

NAs停用后可能出现乙肝复发,甚至病情恶化,应注意随访和监测。

河南省肺癌多学科会诊

地点:医院老院区,门诊10楼会诊室

时间:每周4下午,14:30开始

预约:







































白癜风医院
河北治疗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jwfgm.com/ysty/8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