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仍是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年7月28日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第8个“世界肝炎日”。为进一步普及防治知识,提升社会公众和重点人群防治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我局组织专家编写了《病毒性肝炎防治知识要点》,主要包括基本知识、传播途径和预防、检测、治疗、权利与义务5个部分。 基本知识部分介绍了病毒性肝炎的分型和各型肝炎的发病特点。传播途径和预防部分,介绍了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并按照因病施策的原则,提出了控制甲肝和戊肝经消化道传播,乙肝和丙肝经血液、母婴和性传播的预防措施。检测部分,提出了疑似病毒性肝炎症状和易感染人群应及时主动到医疗机构检查的建议,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治疗部分,提醒病毒性肝炎患者应遵从医嘱,进行规范化治疗,切忌自行停药或轻信虚假广告。权利与义务部分,提出防治病毒性肝炎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呼吁消除对肝炎患者的歧视;强调病毒性肝炎感染者在享有权利的同时,也应该承担对他人和社会的义务。 《病毒性肝炎防治知识要点》为疾控、临床、健康教育和媒体工作者开展病毒性肝炎知识宣传提供了12条核心信息,也可作为社会公众了解掌握病毒性肝炎防治知识的参考资料。 病毒性肝炎防治知识要点核心信息如下: 1.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 2.甲肝和戊肝经消化道传播,乙肝和丙肝经血液、母婴和性传播。 3.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安全、有效的措施。 4.乙肝母婴阻断措施可有效预防乙肝母婴传播。 5.注意饮食、饮水卫生和接种疫苗,可有效预防甲肝和戊肝。 6.切断传播途径,可有效预防丙肝。 7.日常工作、生活接触不传播乙肝和丙肝。 8.有疑似病毒性肝炎症状或易感染人群,应主动到医疗机构检查。 9.病毒性肝炎患者应遵从医嘱,进行规范化治疗,切忌自行停药或轻信虚假广告。 10.防治病毒性肝炎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11.应努力消除对乙肝感染者的社会歧视。 12.病毒性肝炎感染者在享有权利的同时,也应该承担对他人和社会的义务。(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网站)
消除肝炎,我们能做什么?导语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一组全身性传染病。目前按病因学明确分类的有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五型病毒性肝炎。
从年乙肝表面抗原(HBsAg)的首次发现至今,病毒性肝炎一直是全球性严重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为纪念这位乙肝病毒发现者,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的7月28日定为“世界肝炎日”,今年是第8个世界肝炎日,主题为“检测治疗肝炎”。
图片来源:世界卫生组织
病毒性肝炎中,乙型和丙型病毒性肝炎与肝硬化、肝癌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大量研究表明,HBV不直接杀伤肝细胞,其引起的免疫应答是肝细胞损伤及炎症发生的主要机制,而炎症反复存在是慢乙肝患者进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的重要因素。
为什么要进行病毒性肝炎的检测
HBV和HCV均为慢性感染,大多数人感染病毒后并未出现任何症状,并且在感染后的数十年间一直没有症状出现,直至发展成慢性肝脏疾病,因此较多肝癌病例均因没有及时检测所致。每年约有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纤维化、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
肝纤维化是乙肝发展成为肝硬化的中间过程,早期发现并进行有效的治疗以阻断肝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对预防肝硬化有重要意义。目前仍然认为肝活检是诊断肝纤维化最可靠的方法,可是因其取材的局限,又有创伤、痛苦大,费用高、且不便反复检查,进而延误诊断治疗,临床应用受到限制。血清学检测肝纤维化四项近年来发展较快并对肝纤维化具有一定诊断价值的非创伤性诊断方法。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检测有哪些
1
血清学检测
HBV血清学标志物包括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
2
生物化学检测
血清ALT和天冬氨酸转移酶(AST);血清胆红素;血清白蛋白和球蛋白;凝血酶原时间(PT)及凝血酶原活动度(PTA);γ-谷氨酰转肽酶(GGT);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总胆汁酸(TBA);胆碱酣酶;甲胎蛋白(AFP)。
3
肝纤维化检测
肝纤维化无创性诊断包括: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III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IIINP)、IV型胶原(CIV);影像学检查;病理学诊断等。
4
肝纤维化血清学检测应与影像学的互补应用
5
肝纤维化
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
该如何选择抗病毒治疗
按年《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提示,抗病毒治疗的适应证主要根据血清HBVDNA水平、血清ALT和肝脏疾病严重程度来决定,同时结合患者年龄、家族史和伴随疾病等因素,综合评估患者疾病进展风险后决定是否启动抗病毒治疗。
对HBeAg阳性患者,发现ALT水平升高后,可以考虑观察3-6月,如未发生自发性HBeAg血清学转换,且ALT持续升高,再考虑抗病毒治疗。我国已批准的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药物有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NAs)、普通干扰素(IFN-a)和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a)。
图片来源:世界卫生组织
乙肝患者在抗病毒的同时还需要抗纤维化,我们在治疗方面,要了解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很多个方面。对于乙肝来讲,治疗原发病,我们最重要的措施就是抗病毒治疗,研究表明,经过干扰素和核苷类似物的抗病毒治疗之后,肝脏的病理表现,肝纤维化的程度,甚至肝硬化都有所减轻,因此抗病毒治疗是抗肝纤维化治疗的基础。
但是抗病毒和抗炎症治疗不能够等同,也不能够代替抗纤维化治疗。因为病毒抑制了以后,并不能完全阻制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进程,因此乙肝患者在抗病毒冶疗的同时,还一定要进行抗纤维化治疗。
图片来源:世界卫生组织
随着对病毒性肝炎的认识和疫苗免疫的普及,我国在病毒性肝炎防治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对于我国来说,这仍是我们急需面对甚至仍需较长时间面对的一个严重公共卫生问题,应继续加强病毒性肝炎的防治工作,努力达到WHO提出的全球消除病毒性肝炎策略的要求,实现健康中国!
来源/检验医学网、世界卫生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