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和控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有效措施,但健康人群中仍有5%~10%的接种者产生无/低应答。
关于乙肝疫苗无/低应答影响因素及对策的研究,近年来主要集中在遗传与免疫的具体机制、佐剂的改良以及新型疫苗的研制方面。对于无/低应答人群,现有的补救对策可部分提高应答率。
乙肝疫苗无/低应答影响因素众多:
机体因素
一般因素
一般因素包括年龄、性别、体重、机体免疫状态及不良生活方式等。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对乙肝疫苗的应答率下降。
遗传因素
群体遗传学研究研究证实,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有家族聚集现象,无/低应答者的一级亲属对乙肝疫苗的免疫应答能力低于强应答者的一级亲属。
免疫因素
1、抗原提呈缺陷;2、抗原特异性Th细胞不足或功能缺陷;3、抗原特异性调节性T细胞(Treg)的抑制作用;4、B细胞缺陷;5、免疫耐受
低水平HBV感染
乙肝病毒S基因变异
疫苗因素
疫苗类型
由于不同类型乙肝疫苗的抗原含量、灭活方法、纯度等不同,其免疫效果亦不同。
缺乏前S基因
接种因素
接种部位及途径
疫苗接种部位、接种途径等也与乙肝疫苗接种后的免疫应答效果有关。一般认为,皮下接种乙肝疫苗效果最差,皮内次之,肌肉最佳,故常规多采用肌肉注射,肌肉注射以上臂三角肌效果为佳。
接种剂量
研究表明,采用10μg×3的免疫方案者在免疫后1个月和1年时,其抗-HBs阳转率较采用5μg×3的免疫方案者更高。抗-HBs阳转率随接种剂量增大有所提高,因此,接种剂量是影响免疫效果的因素之一。
免疫程序
选用0、1、2个月和0、1、6个月的免疫方案进行接种,观察其免疫效果,结果发现,后者抗-HBs阳转率和GMT均高于前者。
提高免疫应答率的对策
增加免疫次数及加大接种剂量
研究表明,对乙肝疫苗低/无应答人群增加免疫次数或加大接种剂量,阳转率较复种前均明显升高。
北京专业的白癜风医院白癜风治疗最好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