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知识静脉输血并发症下

文章来源:乙型病毒性肝炎   发布时间:2017-5-4 21:31:44   点击数:
  

输血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输血虽然有不可替代的治疗作用,但同时应当注意血液制品也有潜在的危险性,再加之由于医务人员的操作及病人的体质等原因,仍有3%~10%的病人可发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及相关疾病,如非溶血性发热反应、过敏反应和变态反应、溶血反应、循环负荷过重(肺水肿)、出血倾向、枸橼酸钠中毒反应等,因此必须严密观察输血后的并发症,积极地给予预防和处理。

七、细菌污染反应

(一)发生原因

1.采血袋、保养液及输血器具未消毒或消毒不彻底。

2.献血者皮肤未经严格消毒;在有化脓病灶的皮肤处穿刺采血;献血者有菌血症。

3.采血环境无菌状况不符合要求,采血后针头帽拔出过早使空气进入采血袋。

(二)临床表现

患者出现烦躁不安、剧烈寒战,继之高热、呼吸困难、发绀、腹痛,可出现血红蛋白尿和急性肾功能衰竭、DIC、中毒性休克等。

(三)预防及处理

1.采血到输血的全过程中,各个环节都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2.血袋内血制品变色、混浊、有絮状物、较多气泡等任何可疑迹象均可以认为有细菌污染可能而废弃不用。

3.一旦发现,立即停止输血,及时通知医生。

4.剩余血和病员血标本送化验室,做血培养和药敏试验。

5.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准确记录出入液量,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早期发现休克症状,积极配合抗体克、抗感染治疗。

八、低体温

(一)发生原因

输入的血液温度过低,或输血过快、过量。

(二)临床表现

病人出现寒冷或寒颤,皮肤冰冷,心律紊乱,监测体温降至30℃左右。

(三)预防及处理

l.将大量备用的库存血放在温度适宜的环境中自然升至室温再输入,也可以用热水袋加温输血的肢体。

2.大量、快速输血时将房间温度控制在24~25℃。

3.注意给患者保温,避免不必要的躯体暴露;输血过程中使用温热的盐水作为冲洗液;低体温者给予热水袋保暖。

4.密切观察并记录患者的体温变化。使用能测量35.5℃以下的体温计。

九、疾病传播

(一)发生原因

1.献血员患有感染性疾病,如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等,未能被检出,患者误用了带有病原体的血液。

2.采血、贮血、输血操作过程中血液被污染。

(二)临床表现

输血后一段时间,出现经输血传播的相关疾病的临床表现。常见的疾病有: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巨细胞病毒感染、梅毒、疟疾、EB病毒、HIV(人类一淋巴细胞病毒)感染、黑热病、回归热、丝虫病和弓形体病等。

(三)预防及处理

1.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非必要时应避免输血。

2.杜绝传染病人和可疑传染病者献血。

3.严格对献血者进行血液制品的检测。

4.在血液制品生产过程中采用加热或其他有效方法灭活病毒。

5.鼓励自体输血。

6.严格对各类器械进行消毒,在采血、贮血及输血操作的各个环节,认真执行无菌操作。

7.对己出现输血传染疾病者,报告医生,因病施治。

十、液血胸

(一)发生原因

多见于外科手术后留置颈静脉套管针的患者,经套管针输入血液,由于医护人员穿刺技术或病人烦躁不安,不能配合等原因,导致套管针穿破静脉管壁并进入胸腔,使输注的血液进入胸腔所致。

(二)临床表现

进行性呼吸困难,口唇及皮肤发绀;查体可见患侧胸部肿胀、隆起、呼吸运动减弱,纵隔向健侧移位;叩诊由浊音到实音;呼吸音减弱或消失;X线胸片可明确诊断。

(三)预防及处理

1.输血前向病人做好解释工作,取得合作。对烦躁不安者,穿刺前遵医嘱予以镇静剂。同时,提高医务人员留置套管针的穿刺水平。

2.输血前认真检查留置套管针有无外漏,确定无外漏后方可输血。.

3.疑有外漏者,立即取下输血管,用注射器接套管针反复回抽,如无见回血,迅速拔出套管针。

4.已发生液血胸者,用注射器在右胸第二肋下穿刺,可取得血性胸液。立即行胸腔闭式引流,留取引流液化验,并按胸腔闭式引流术进行护理。

5.改用其他静脉通路继续输血、输液。

6.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监测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并记录。

十一、空气栓塞、微血管栓塞

(一)发生原因

1.输血导管内空气未排尽。

2.导管连接不紧,有缝隙。

3.加压输血时,无人在旁看守。

(二)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由进入体内的气体量的多少而决定。当有大量气体进入时,病人可突发乏力、眩晕、濒死感,胸部感觉异常不适或有胸骨后疼痛,随即出现呼吸困难和严重紫绀。

(三)预防及处理

1.输血前必须把输血管内空气排尽,输血过程中密切观察;加压输血时应专人守护,不得离开病人,及时更换输血袋。

2.进行锁骨下静脉和颈外静脉穿刺时,术前让病人取仰卧位,头偏向对侧,尽量使头后仰,然后屏气,深吸气后憋住气,再用力作呼气运动。经上述途径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后,随即摄胸部平片。

3.拔除较粗、近胸腔的静脉导管时,必须严密封闭穿刺点。

4.若发生空气栓塞,立即停止输血,及时通知医生,积极配合抢救,安慰病人。立即为病人取左侧卧位和头低脚高位,头低脚高位时可增加胸腔内压力,以减少空气进入静脉;左侧卧位可使肺动脉的位置低于右心室,气体则向上飘移到右心室尖部,避开肺动脉口,由于心脏搏动将空气混成泡沫,分次少量进入肺动脉内。

5.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提高病人的血氧浓度,纠正严重缺氧状态。

6.每隔15分钟观察病人神志变化,监测生命体征,直至平稳。

7.严重病例需气管插管人工通气,出现休克症状时及时抗休克治疗。

十二、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一)发生原因

1.免疫缺陷或功能低下病人多次接受输血。

2.免疫功能正常者,供血者的纯合子人白细胞抗原(HLA)输入受血者的杂合子HLA后产生的T细胞所引起的一种罕见的致命并发症。

(二)临床表现

输血后7~14天出现发热、皮肤出现红斑、呼吸困难、肝脾肿大等排斥反应表现。

(三)预防及处理

1.避免长期反复输血。

2.尽量输入经过放射线照射的血制品,以灭活血液中的淋巴细胞。

3.遵医嘱应用类固醇、环磷酰胺、T淋巴细胞抑制剂等积极抗排斥反应治疗。









































治白癜风广州哪家医院好
白癜风中医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jwfgm.com/hbwh/64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