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效果

文章来源:乙型病毒性肝炎   发布时间:2017-8-12 14:23:19   点击数:
  

如何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效果

牛亚辉

全球约20亿人曾经感染过乙肝病毒,其中3.5亿人为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每年约有万人死于乙肝病毒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肝细胞癌。年我国进行了一次流行病学调查,我国1—59岁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为7.18%,5岁以下儿童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率仅为0.96%。据此推算我国慢性HBV感染者约万人,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万人。所以规范抗病毒治疗是当务之急。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总体目标: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或消除乙肝病毒,减轻肝脏炎症、坏死及肝纤维化,延缓和阻止疾病进展,减少和防止肝脏失代偿、肝硬化、肝癌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并延长生存时间。故慢乙肝患者应规范抗病毒治疗。

目前临床可选择抗病毒药物有干扰素a及核苷(酸)类似物两大类。干扰素a包括普通干扰素和聚乙二醇干扰素。核苷(酸)类似物包括恩替卡韦、替比夫定、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替诺福韦。然而干扰素治疗一年总体应答率不高约30%-40%,且干扰素副作用较多、储存条件受限等因素影响,我国仅约15%的慢乙肝患者选择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对于应答欠佳患者多需在选择换用核苷(酸)类似物。但干扰素优点是不存在耐药,有免疫介导的抗乙肝病毒作用,从而使治疗结束时HBV-DNA低于检测下限的患者有机会得到持久病毒学应答以及HBsAg消失。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只作用于乙肝病毒复制过程的逆转录环节,虽然能快速有效抑制乙肝病毒复制,但无法清除肝细胞内的共价闭环环状DNA,故大部分患者需长期、甚至终身抗病毒治疗,才能最大限度地抑制病毒复制,减少肝脏炎症进展、肝纤维化,延缓病情进展,最大幅度降低肝硬化、肝癌、肝衰竭的发生。

特殊人群抗病毒治疗因人而异,特殊人群包括:乙型肝炎病毒相关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肝衰竭患者、肝移植以及肝细胞癌患者;处于特殊年龄或生理阶段患者(包括老年患者、儿童患者与妊娠患者);合并其他疾病状态的患者(包括合并其他病毒感染、合并肾脏疾病、合并自身免疫性甲状腺异常以及需接受免疫制剂或细胞毒药物治疗的患者);谷丙转氨酶≤2×UIN的患者(包括谷丙转氨酶正常且30岁以上与高HBV-DNA载量且谷丙转氨酶在1-2×UIN的患者);其他人群,如核苷(酸)类似物耐药患者以及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则需优化抗病毒治疗。

临床无论选择哪种治疗策略,抗病毒治疗必须持之以恒,依从性要好,不能随意停药,间断有药或减量,否则抗病毒疗效差,特别是核苷(酸)类似物,出现耐药率高,诱发重症肝炎的发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规范化治疗及管理已成为当务之急!

赞赏

长按







































有人去过北京中科医院
北京看白癜风医院哪个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jwfgm.com/hbwh/75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