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们总是提醒大家,有些乙肝病毒携带者处于免疫耐受期,是不需要抗病毒治疗的。过早的治疗,有可能导致治疗效果不佳,还可能在后期真的出现异常需要治疗的时候,增加其治疗难度。
那么,举一反三的战友就问了,什么样的情况需要抗病毒治疗呢?
这个问题确实要说一下。因为年最近更新的我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又有了新的变化。关于乙肝人群抗病毒的用药标准,年版与年版相比有多处改动,判断是否抗病毒的标准也体现了更积极的治疗态度。
年版指南中指出,判断患者是否抗病毒,需要根据其血清HBVDNA(乙肝病毒定量)、ALT(谷丙转氨酶)水平和肝脏疾病严重程度,同时需结合年龄、家族史和伴随疾病等因素,综合评估患者疾病进展风险,以此来决定是否需要启动抗病毒治疗;同时指出指标动态评估比单次的检测更有评估意义;
以下我们分3种情况来具体看看:
1、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对于HBVDNA阳性的慢性乙肝感染者,当其ALT水平持续异常(1倍的正常参考值上限)时,且已排除非其他因素导致的ALT升高,则建议抗病毒治疗。
注意:导致ALT升高的其他因素包括其他病原体感染、药物性肝损伤、酒精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全身系统性疾病累及肝脏等。同时,也应注意排除使用降酶药物后ALT的暂时性正常。
此处与版不同的是,大大降低了抗病毒的门槛,HBVDNA数值没有具体要求,阳性即可,ALT不再要求观察3个月且数值大于2倍正常参考值上限。
2、肝硬化患者
如果患者为乙型肝炎肝硬化,不管其ALT是否正常,HBeAg(e抗原)阴性或阳性,只要能检测到HBVDNA,则应该积极的抗病毒治疗。
对于有些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若HBsAg(表面抗原)为阳性,但HBVDNA检测不到,也同样建议抗病毒治疗。
3、血清HBVDNA阳性但ALT正常的患者
此类患者若有以下情形之一,其疾病进展的风险较大,建议抗病毒治疗:
(1)肝组织学显示明显的肝脏炎症(≥G2)或纤维化(≥S2);
(2)ALT持续正常(每3个月检查1次,持续12个月),但有肝硬化/肝癌家族史且年龄30岁;
(3)ALT持续正常(每3个月检查1次,持续12个月),无肝硬化/肝癌家族史但年龄30岁,建议肝纤维化无创诊断技术检查或肝组织学检查,存在明显肝脏炎症或纤维化;
(4)有HBV相关的肝外表现(肾小球肾炎、血管炎、结节性多动脉炎、周围神经
病变等)。
第三点当中(1)、(2)条标准的改动,也同样是加宽了乙肝抗病毒的判断标准。
所以,总的来说新版指南关于乙肝感染者是否抗病毒,有了更积极更明确的标准要求,因此大家一定注意,积极复查,符合以上几点的患者,要及时遵医嘱抗病毒,避免拖延致使病情进展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