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示肝癌的家族聚集性及预防要点

文章来源:乙型病毒性肝炎   发布时间:2017-6-22 21:11:32   点击数: 2 次
  

  肝癌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大类,两者的区别在于原发性肝癌起源于肝脏,继发性肝癌则是由其它部位的恶性肿瘤转移侵犯致肝脏引起,一般多见于胃、胆道、胰腺、结直肠、卵巢、子宫、肺、乳腺等器官恶性肿瘤的肝转移。

  继发性肝癌是通过不同途径转移而来,如随血液、淋巴液转移或直接侵润肝脏而形成,无传染性,更不会因遗传而产生。原发性肝癌多由病毒性肝炎,加之外部因素的黄曲霉素、水污染等原因共同作用引起。

  肝癌的家族聚集性

  原发性肝癌不具有遗传性,但是具有家族聚集性。

  流行病学相关调查发现,肝炎具有家族聚集现象,作为引起肝癌的头号杀手,肝癌必定也具有家族聚集性。有专家曾对江苏启东地区肝癌与遗传关系进行了全面研究,调查肝癌患者其“二系”、“三代”、“三堂”、“三表”的肝癌情况,发现家族中患肝癌2人以上的占调查病例的42.45%,也就是说肝癌具有家庭聚集的肿瘤易感性,但是这并不能证明肝癌会遗传。

  研究发现,肝癌之所以具有家庭聚集性,主要因为以下两点:

  1、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

  垂直传播。遭受乙肝病毒感染并成为长期病毒携带者的母亲,在分娩时或分娩后可能将病毒传染给新生儿。由于新生儿免疫功能尚未健全,不能有效地清除病毒而形成持续感染,以致发生慢性肝炎、肝硬化,最后演变为肝癌。

  水平传播。肝炎病人的家庭成员接触极为密切,如有一个感染乙肝病毒,很容易在不知不觉中殃及其他人。

  2、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影响

  一家人之间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也基本相同,大家接触致癌因素的机会也基本相等,患癌几率自然会受到相应影响。

  另外一种被研究者认同的基本观点是,任何癌症都是细胞的基因发生两次突变的结果。无家族聚集性的患癌病人,这两次变化都发生在出生之后,即外因影响;有家族聚集倾向的癌症病人,他们出生时,体内的细胞已有一种容易发生癌的改变,出生后只要再遭受一次外部致癌因素的打击,就有可能发生癌症,因此患癌的机会比一般人大一些。这就是有名的“两次打击理论”。

  肝癌预防要点

  以上无论哪一种理论,都说明肝癌的家庭聚集性与遗传关系不大,主要是外界因素所致。要做到肝癌的预防还是要从外部因素着手。

  一是要预防肝炎。

  注射肝炎疫苗预防肝炎从而预防肝癌,已成为预防肝癌的有效途径之一,不仅小孩生下来要注射乙肝疫苗,成年人没有注射过乙肝疫苗的、没有得过肝炎的也可以注射乙肝疫苗。

  除此之外,还需注意其他传播途径的控制,如饮食、手术、输血、注射、针灸和理发等。要勤洗手,实行分餐制,尤其是有肝炎者不能当厨师。

  二是不吃含有黄曲霉素的食物。

  不能吃发霉的、糊了的食物,这类食物含有黄曲霉素,是引发肝癌的主要因素之一。

  三是注意饮水卫生。

  不能饮用受污染的水,含有化学物质的水引起肝功能代谢不畅及染毒极易引发肝癌。

  四是适当补硒。

  中国医学科学院经过16年的研究,证实缺硒是导致肝癌的重要原因之一。为此,中国医学科学院在江苏启东肝癌高发区进行了8年补硒实验,服硒组肝癌发生率较对照组平均降低49%。富硒酵母、硒多糖、富硒盐可补充硒元素,提高血硒水平。

  五是减少亚硝胺摄入以及戒烟,戒酒。

  吸烟、喝酒容易引起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炎,从而降低肝脏的免疫功能及全身的免疫功能,损害肝脏的解毒功能,引肝硬化,长时间后转变为肝癌。









































有人去过北京中科医院
看白癜风的医院哪里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jwfgm.com/yzyy/68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