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版《儿科学》不宜哺乳的情况
凡是母亲感染HIV、患严重疾病应停止哺乳,如慢性肾炎、糖尿病、恶性肿瘤、精神病、癫痫或心功能不全等。
化疗、放射性药物治疗一般禁忌母乳喂养。
母亲感染结核病,在正规治疗2周内不能母乳喂养。
乳母患急性传染病时,可将乳汁挤出,经消毒后哺喂。
母亲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婴儿常规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并非哺乳的禁忌证。
丙肝感染者母乳喂养不是禁忌证。
第八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
乳母应禁烟禁酒。
乳母禁用药物:抗癌药物(如环磷酰胺、甲氨蝶呤)、海洛因、可卡因、尼古丁(吸烟)、锂、麦角胺等。
乳母慎用药物:地西泮、氯丙嗪、氟哌啶醇、氯霉素、胃复安、甲硝唑、苯巴比妥、阿司匹林等。
应暂停哺乳的药物:放射性药物如放射性碘、放射性碍等,母乳应用时需暂停哺乳,但定时用吸奶器将乳汁吸出弃去,待乳汁不再含放射性物质后才能恢复哺乳。鸦片类长期应用可使乳儿成瘾。
乳母如患有慢性疾病需长期应用如抗癫痫药、抗精神病药、类固醇、磺胺类级抗生素等药物时考虑断乳。服药时间不长者可暂时吸出母乳以防回乳,病愈后可恢复哺乳。
乳母还应预防汞铅砷等毒物级农药中毒,尽量不接触。
最好不用口服避孕药。
乳母用药要十分谨慎,如短期应用对乳儿有害的药物,必要时为减少乳汁中含药量,乳母可于哺乳后服药。
月经复潮一般不影响哺乳,可通过增加哺乳次数刺激泌乳量,预防过早月经复潮。
常见问题
1.母亲再次妊娠
不是母乳喂养的禁忌证,吸吮会导致子宫收缩,有早产倾向的或子宫胎盘功能不全的(子痫前期、胎儿生长受限),应该在24周时停止母乳喂养。
2.母亲患水痘
孕母分娩前5天感染水痘或分娩后2天感染水痘的,需要隔离,但是吸奶器吸出可以哺乳。
3.母亲患巨细胞病毒感染
CMV感染在足月婴儿一般不引起有症状的疾病,可进行母乳喂养。已经感染HCMV婴儿可继续母乳喂养,无需处理。
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儿需处理带病毒的母乳。-15℃以下冻存至少24小时后室温溶解可明显降低病毒滴度,再加短时巴斯德灭菌法(62~72℃,5秒钟)可消除病毒感染性。
4.母亲患梅毒
梅毒为一种性传播疾病,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大多数孕期已传染给胎儿。
婴儿为先天性梅毒时应给予正规治疗后方可母乳喂养。
婴儿接触患母有破损的乳房和乳头亦易感染。
因此,孕产妇梅毒血清阳性者应给青霉素治疗,新生儿有螺旋体感染病灶应予隔离,产妇乳房、乳头有破损时不宜母乳喂养,直至破损治愈方可母乳喂养。
5.母亲患糖尿病
哺乳具有抗糖尿病的作用,因为乳汁生成需要消耗大量的葡萄糖,从而降低母亲的血糖,因此完全可以母乳喂养。
产前有糖尿病的产妇,母乳喂养时应注意:调节饮食,增加蛋白质摄入量,预防感染。为预防新生儿低血糖,生后应及早喂奶。
6.婴儿患枫糖尿症
一经确诊应限制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用适量母乳及其代用品混合喂养,根据血中氨基酸浓度调整饮食。
7.婴儿患半乳糖血症
已经确诊者绝对禁止母乳喂养,首次筛查是阳性的,立即停止母乳喂养,可以先把奶泵出保存,确诊后决定是否可以喂养。
8.婴儿患苯丙酮尿症
可以部分性母乳,检查血中苯丙氨酸的量。
9.婴儿为母乳性黄疸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暂停母乳喂养的确可使黄疸在48~72小时明显消退,但如果新生儿生长发育良好,并可以排除其他非生理性高胆红素血症的原因,当血清总胆红素μmol/L(15mg/dL)时不需要停母乳,当μmol/L(15mg/dl)时可暂停母乳3天,改人工喂养。当μmol/L(20mg/dL)时则加用光疗。
上面各种资料虽然有些地方有矛盾,但总的原则是:大多数情况下不应放弃母乳喂养,除非母乳喂养对患儿不利。
—END—
文章来自网络,如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
编辑: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