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药物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我们上期谈到的核苷(酸)类似物(没有来得及看的小伙伴可以往前翻),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就是另外一个武器:干扰素。
干扰素是目前临床上应用非常广泛的药物,也是人类对抗病毒尤其是肝炎病毒的重要武器。年,科学家从流感病毒的鸡胚试验中发现一种物质,该物质具有“干扰”流感病毒感染的作用,当时就将这种物质称之为“interferon”,也是“干扰素”。之后,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科学家发现干扰素抗病毒的双重作用机理:1.直接对抗病毒;2.调节机体免疫系统功能。免疫系统是人体健康的卫士,可有时候,他会对破坏分子视而不见,干扰素通过对人体免疫系统的调节,唤醒沉睡的卫士,增强人体自身清除病毒的能力,达到清除病毒的目的。也就是说,干扰素不但自己亲临前线,还能很好地鼓动受病毒感染的机体奋起反抗,共同对抗病毒的侵犯。
干扰素应用于抗乙型肝炎病毒也有很长的历史,年就有应用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达到乙肝E抗原消失的报道。年,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使得干扰素得以大规模生产,为临床应用提供了条件。此后干扰素被美国FDA批准,用于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成为治疗乙肝最早的药物。在干扰素的使用过程中,科学家们逐渐发现,除了以上提到的作用之外,干扰素还具有以下几个重要作用:1、抗新血管增生作用:抑制新生血管的增生,可以用来治疗肿瘤,在慢乙肝的治疗过程中很有价值;2、抗纤维化作用:干扰素可以抑制细胞外基质的增生,并能增加细胞外基质的降解,在慢乙肝的治疗过程中大大的有用。简直是一个多面小能手啊!
我们最开始应用于临床的干扰素称为普通干扰素,半衰期短,很快就能从体内代谢掉,需要每隔一天注射一次,患者使用较不方便,而且血液中药物浓度不稳定,影响抗病毒效果。经过科技不断的发展及医学的不断进步,科学家采用聚乙二醇对普通干扰素加以改进,制备成聚乙二醇干扰素,也就是长效干扰素,从而使干扰素可以在体内维持较长的时间而不被代谢掉,降低了注射频率,仅需一周注射一次,使用更方便,血液中的药物浓度也更加稳定,疗效大大提高。
这么美好的干扰素,为什么没有解决乙肝病毒感染的问题呢?因为现实总是比理想骨感。虽然干扰素的作用很多,但是总的抗病毒效果并不理想,所以后来慢乙肝的治疗中又出现了核苷(酸)类似物的身影。而且,干扰素的疗效和它的副作用是成正比的,其副作用非常多,有的还很严重,包括发热、肌肉酸痛、疲乏、贫血、蛋白尿、甲状腺疾病、糖尿病、抑郁症等等,经常需要药物减量甚至停止使用,大大限制了其在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中的应用。
目前一共有三种长效干扰素在临床使用,而且全球仅有此三种。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是第一个在我国内上市长效干扰素,由瑞士罗氏公司研发生产,商品名“派罗欣”,年在我国上市,每周注射一针,连续治疗1到2年(好不好就这样了,一般不再延长疗程了)。但因独家垄断,导致价格不菲,仅能惠及部分经济较宽裕患者。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是第二种在我国上市的长效干扰素,商品名“佩乐能”,由爱尔兰先灵葆雅公司经美国先灵葆雅公司授权生产,年在中国获批用于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用法、价格和派罗欣一样,也仅能惠及部分经济较宽裕患者。
第三种干扰素就是我国自主研发的聚乙二醇干扰素,全球第一个40kD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商品名派格宾,由特宝生物公司研发生产,在国家“十一五”、“十二五”计划的大力支持下于年在国内上市,被评选为国家生物制品一类新药,打破了进口产品的垄断,填补了我国聚乙二醇干扰素研发生产的空白,派格宾研发历时14年,经过大量的临床研究已证明其疗效不亚于进口产品,并已在全球多个国家获得专利保护,目前已在临床广泛应用。最重要的是,价格合理多了,可以惠及更多的患者!
抵抗乙肝病毒的两种武器我们已经介绍完了,小伙伴们是不是纠结了呢,究竟哪种药物好呢?
慢乙肝抗病毒治疗方案的制定是一个系统的工程,目前还没有哪种药物可以适用于所有的慢乙肝患者,抗病毒方案的制定需要综合患者各个方面的因素分析考虑,通过对不同药物组合,规范化、个体化治疗,发挥每个药物的优势,避开每个药物的劣势,扬长避短,获得更满意的结果,具体的分析的分析过程,就交医院肝病诊疗中心的医生护士来解决吧,两类药物连用也是可能的选择哟~~~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