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日常体检都会遇到一个叫做:乙肝五项检查(乙肝两对半检查),来判断是否感染乙肝病毒。
但是我们基本其实看不懂,唯一知道的就是最后报告总结:乙肝病毒携带、大小三阳、慢性肝炎等,有的医生还会让会让复查肝功能、甲胎蛋白(AFP)、乙肝病毒DNA、腹部B超/肝脏B超
乙肝两对半
为什么叫两对半?
乙肝表面抗原+: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标志;
乙肝表面抗体+:保护性抗体,注射乙肝疫苗后或感染乙肝病毒后获得免疫力;
乙肝e抗原+:乙型肝炎处于活动期,有较强传染性;
乙肝e抗体+:乙型肝炎病毒复制减少,传染性减低;
乙肝核心抗体+: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比乙肝表面抗原更敏感。
乙肝小三阳:指乙肝表面抗原、乙肝e抗体、乙肝核心抗体阳性;
乙肝大三阳:指乙肝表面抗原、乙肝e抗原、乙肝核心抗体阳性;
乙肝病毒携带者:指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无肝炎症状和体征,各项肝功能检查正常。
慢性乙肝患者有两种类型:
乙肝病毒携带者
活动性肝炎患者
前者肝功能正常,无肝炎症状,不发病,不用吃药,但是有传染性,国内大部分乙肝患者都是这类
后者会有肝炎、肝硬化等症状,需要治疗。
乙肝五项①(乙肝两对半)
肝功能检查
肝功能指标,主要分为三大类——转氨酶、胆红素和蛋白。
转氨酶:转氨酶偏高是最常见的肝功能异常。它是一系列酶的总称,主要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谷丙)、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谷草)、碱性磷酸酶、谷氨酰基转移酶和乳酸脱氢酶这五种。转氨酶指标的下限都是零,因此不会发生转氨酶偏低的情况,只有转氨酶偏高。
胆红素:化验单上只有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等于直接胆红素加上间接胆红素。和转氨酶一样,胆红素异常也只有偏高的情况。
引用:丁香医生
蛋白:在化验单里,蛋白主要是血清总蛋白和血清白蛋白两项。与前两项相反,蛋白异常只有偏低的情况。蛋白是反映肝功能情况最具参考性的指标,如果肝功能受损,肝脏合成蛋白的能力下降,就会导致血液中的蛋白含量降低。血液蛋白含量减少,渗透压下降,水会从血液循环中跑到组织里。肝硬化病人常伴有的腹水,就是这样产生的。
肝功能检查
转氨酶轻度升高不具有太大意义,但胆红素和蛋白指标异常则需要引起警惕,到医院做进一步检查。
乙肝病毒DNA
乙肝病毒DNA(HBV-DNA)是乙肝病毒的核心物质和病毒复制的基础,用来判断人体内存在乙肝病毒的多少和传染程度的。
一般定性的检测:阳性阴性
乙肝病毒HBV-DNA阴性,说明血液里的乙肝病毒含量较低,体内病毒不活跃,处于低复制或不复制的状态。
乙肝病毒HBV-DNA阳性提示有病毒复制,HBVDNA的含量高低,提示病毒复制是否活跃。
乙肝DNA
甲胎蛋白(AFP)
甲胎蛋白(AFP)
腹部B超/肝脏B超
腹部检查:包括肝、胆、胰、脾及腹腔等。一般应该空腹检查,因为进食后,胃及肠道产生气体,影响超声的穿透,空腹检查效果最好。
急性病毒性肝炎B超表现
急性病毒性肝炎B超检查结果表现为肝脏普遍肿大,各径线侧值增加,肝脏呈现形态饱满;肝包膜回声相对增强、毛糙,下缘内面稍隆起,肝实质充血、水肿时,回声低于正常,密度较稀疏,后壁回声相对增强。在干细胞出血,变形、坏死、再生时,可见肝实质回声逐渐增强,光点增粗、增多、分布不匀;脾脏稍增大,随病情好转可恢复正常,急性肝炎时胆囊表现可正常或者囊壁增厚,内腔萎缩,可无胆汁。可能为严重肝细胞损伤的表现。随病情好转胆囊可恢复正常。由于上述表现特异性不强,对急性肝炎的诊断价值有限,故需结合病史及临床其他检查配合诊断。
慢性病毒性肝炎B超表现
慢性病毒性肝炎B超检查结果随肝病变慢性化严重程度而异,轻者可以完全无异常表现,严重可近似肝硬化。肝大小及形态可无明显改变或者有左、右叶轻中度肿大;肝包膜在轻型和非活动型时也可无变化,病情较重时肝表面可有不同程度凸凹不平,显示肝包膜不整;病情较轻时肝实质仅见光点增多或稍强,分布均匀。较重时肝实质回声增强、粗糙、可呈网络状,管道结构稍模糊,但门脉不扩张;脾脏轻度肿大,厚度大于4厘米,肋缘下深呼吸厚度小于3厘米;肝损严重时,肝细胞坏死明显者,肝囊壁毛糙,轻度增厚,但无急性肝炎时明显,胆汁回声大致正常。超声显像对慢性肝炎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也较低,亦需结合临床及其他检查配合诊断。但可检测慢性肝炎进展为肝硬化的演变过程。
腹部B超
乙肝大小三阳一般核保结果汇总:
寿险:
①正常承保:肝功能、腹部B超检查均正常;
②加费:肝功能轻度异常;
③延期、拒保:明显异常或腹部B超检查异常
重疾险:
①甲肝、治愈半年后可正常投保;
②乙肝病毒携带者或乙肝小三阳、肝功能正常、未曾治疗也无其他肝病,正常承保;
③乙肝大三阳,加费、病情严重拒保;
④急性乙肝,要求发病之日起6个月后,乙肝表面抗原非阳性,且肝功能正常,正常承保;
⑤慢性乙肝、丙肝、酒精性肝炎以及其他类型肝炎,一般拒保。
医疗险:
部分医疗险针对肝炎、肝炎病毒携带者直接拒保;
可以投保的,除外乙型病毒肝炎并发症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