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乙肝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疾病。发展中国家发病率高,据统计,全世界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HBsAg携带者)超过2.8亿,我国约占万。多数无症状,其中1/3出现肝损害的临床表现。目前我国有乙肝患者万。乙肝的特点为起病较缓,以亚临床型及慢性型较常见。无黄疸型HBsAg持续阳性者易慢性化。乙肝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血液传播:主要通过输血或血制品,或被患者的血液或体液污染的医疗器械及其他制品。母婴围产期传播:宫内传播的主要危险因素是母血HBeAg和HBVDNA以及前S2阳性。母血中三者同时存在,宫内传播危险度增加。
生活密切接触传播:HBV可通过各种分泌液排至体外。其中血液,唾液,精液,阴道分泌物最为常见。性传播在乙肝发生中占非常重要地位。
乙肝大三阳和小三阳有什么区别?乙肝“大三阳”表示病毒在人体内不断复制,有较强的传染性。乙肝“小三阳”表示病毒复制活动及传染性较弱。其实“大三阳”、“小三阳”并不是判断乙肝轻重的标志,所谓大小三阳只是肝病不同阶段的表达形式,比如乙肝携带者多是乙肝大三阳,反而肝硬化的患者小三阳占的比例不小。所以乙肝的患者一定要综合检查,请专业的肝病医生评估病情,规范的治疗。
得了乙肝一定要治疗吗?
目前认为,乙肝病毒对肝细胞本身没有直接杀伤作用,机体免疫系统对肝细胞的免疫攻击引起的免疫反应损伤是肝脏发生炎症的根本原因,而炎症反复存在是乙肝患者进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的重要原因。那么,有乙肝病毒感染就一定要抗病毒治疗吗?
实际上,当机体处于乙肝免疫耐受期,也就是病毒携带状态时,一方面,HBV并不直接损伤肝细胞,另一方面,人体免疫系统也不会对病毒发起攻击,这种“和平共处”的稳定状态表现为肝功能正常,这种状态下无需抗病毒,即使抗病毒也难以取得较好的疗效。
一旦人体的免疫系统开始识别肝细胞内的病毒,即发生“免疫耐受打破”后,免疫系统与病毒的斗争结果就是肝功能异常、肝炎发作。这种情况下,应该开始抗病毒治疗。
需要提醒大家,由于并不是所有乙肝感染者都需要抗病毒,需要抗病毒的患者也必须经由临床医生诊断以选择最适合的抗病毒方案,因此,患医院进行规范化诊疗,切不可根据自己理解采取治疗措施。
身体素质好就不会得乙肝吗?有很多人认为凭借自身免疫力就可以抵抗乙肝病毒,觉得就算携带了乙肝病毒,凭借自己优秀的身体素质也不会发病。这种想法是不对的。从根本上来说,乙肝病毒的传染与复制和身体素质并没有关系。所有人对乙肝病毒都是易感的,也就是任何人都有可能感染乙肝病毒,预防的唯一办法是打乙肝疫苗,有足够的抗体就不会得乙肝,这根身体素质没有关系。乙肝疫苗的接种对象主要是新生儿,其次为婴幼儿,15岁以下未免疫人群和高危人群。乙肝患者平时要注意自己的卫生,保管好自己的卫生用品如剃须刀、牙刷等,避免和他人混用,防止再次传播。亲密接触的家人要进行相关检查,看是否感染乙肝,并及时接种疫苗。乙肝是遗传性疾病吗?乙肝是传染性疾病,不是遗传病。由于对献血人员实施了严格的乙肝筛查,近年来,经输血或血制品的乙肝感染已较少发生。母婴传播是目前中国最主要的HBV传播途径,主要发生在围产期,大多数情况为婴儿在分娩时接触乙肝阳性母亲的血液和体液而被传染,随着母婴阻断的广泛应用,母婴传播已明显减少。另外,与HBV阳性者发生性接触也可能感染乙肝,HBV也可能经破损的皮肤或粘膜传播比如:纹身、纹眉、共用注射器、牙刷及剃须刀等。HBV不经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因此,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接触,如同一办公室工作、握手、拥抱、同一宿舍、同一餐厅用餐和共用厕所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不会感染HBV。蚊虫叮咬也不会传播乙肝。
本期图文素材源于: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乙肝绿色家园、肝博士、太原市三院药剂科、疫苗圈、菊梅健康订阅号等。版权属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平台及时删除!本期编辑:张贤钰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