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13年,青岛61岁包子姐5年包出

文章来源:面皮   发布时间:2024/3/28 13:23:10   点击数:
  

每周二上午,在李沧区正定四路的一家公益助老食堂的厨房里,会出现一个忙碌的身影。她带着一群志愿者揉面、调馅,为来这里就餐的老人们精心制作素馅包子。

很多人不知道,这位被大家亲切地称作“包子姐”的热心人李倩,13年前曾经罹患癌症。然而,在亲情的包围下,李倩不仅挺了过来,还把爱传递给了更多人。5年来,李倩亲手包了3万多个包子端上助老食堂的餐桌。7月11日,记者来到正定四路,听61岁的李倩讲述她的故事。

亲情包围

助她走出病痛阴霾

年夏天,李倩的女儿大学毕业,一家人到天津旅游。当时,李倩有个朋友在天津当医生,大家见面时,李倩提起胸口有个小肿块。行医多年的朋友很敏感,当场催促李倩,医院做个检查。

李医院做了检查,结果出来了:乳腺癌!这让李倩旅游的好心情烟消云散。当天晚上,李倩回到了青岛。她一开始想不通,自己怎么会得这种病?“自己都没想到,三天能瘦了十多斤。”李倩感叹。在家人和朋友的鼓励和安慰下,时年48岁的李倩想通了,必须勇敢地面对这一切,随即接受了放疗和化疗。她到现在也没有忘记,在化疗的第十六天,原本一头长发的她开始大把脱发,不得不将头发剪去。

李倩将包子送进蒸箱。

“那种感觉,非常难受。”李倩感叹,在经历了共计四十多次的化疗和放疗,接受了手术之后,李倩咬着牙挺了过来。可就在身体慢慢恢复时,一直陪在自己身边的丈夫也病了。

女儿大学毕业,也找到了工作,原本幸福的晚年生活,接连遭遇考验。就在李倩难过时,女儿辞去在北京的工作,回到青岛——在女儿眼里,任何事都不如陪在父母身边、一家人互相照顾重要。这份弥足珍贵的亲情,得到了命运的眷顾,李倩和丈夫的身体都日渐好了起来,女儿在青岛也开始了新的事业。就在这个时候,李倩觉得,要做点更加有意义的事情。

投身公益

她把爱带给更多人

李倩患病康复期间参加过抗癌协会,病友们互相鼓励,下决心要走出病痛的阴霾。身体恢复良好的李倩认为,应该把阳光和健康带给更多人,特别是老年人。一个偶然的机会,李倩发现青岛有一群服务他人、尊老敬老的热心志愿者,李倩想起来,自己有做包子的手艺,毅然加入了志愿者队伍。

李倩在调馅。

年,李倩到淮阳路上的一家公益助老食堂,由于会和面,馅料也调得鲜美,她做的包子广受好评。年春,李倩应邀到李沧区正定四路的这家公益助老食堂下厨。从那时候开始,每个星期二的早晨8时,担任轮值店长的李倩会领着志愿者穿戴整齐,进入厨房开始忙活。

7月11日,记者在食堂的厨房里看见,在一口直径1米多的大锅里,萝卜、豆腐、洋葱、腌过的茄子被切成丁,再放入炒好的鸡蛋、粉条、香菇酱和香油,在李倩的精心调制下,飘着香气的包子馅儿很快就做好了。随后,李倩和志愿者们将馅包在面皮里,制作成包子,放在托盘上推进蒸笼。

“看见老人们吃得香,我心里很高兴。”李倩告诉记者,当志愿者5年来,她为老人们包了3万多个香气扑鼻的包子。

喷香包子

承载她的亲情记忆

其实,在李倩的生活里,包子不只是食物,而是承载了一份亲情。

李倩刚记事的那时候,姥姥经常在家做包子。念了中学以后,李倩提出想学做包子,姥姥欣然同意:毫无保留地把和面、调馅、包包子的做法教给了她。“那时候,姥姥怕我长大了不好看,为了我以后能尽快找个好婆家,这才教会了我包包子。”想起小时候,李倩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长大以后,李倩成了包包子的主力,她包的包子是家庭聚餐的“保留节目”。

开饭前,李倩带着老人们表演节目。

现在,李倩和两个弟弟分别组成了自己的家庭。尽管如此,弟弟们一直没有忘记姐姐做的包子的味道,小弟妹开了个驾校,李倩知道小弟喜欢吃包子,经常去驾校的食堂包好包子,让小弟妹捎回家。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如今,李倩的姥姥、父母已经去世,但她没有忘记他们吃包子的样子。正因为如此,李倩每次在食堂当志愿者,都会一次包上几百个包子,她要用包子让老人们体会到,一直有人在惦记他们的幸福。

一份牵挂

爱心包子温暖老人心

“我们改变了老人的生活,老人也改变了我们。”这家公益助老食堂的负责人感叹,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老人们如今缺乏的不是物质,而是精神方面的需求。这家公益助老食堂提供的不仅仅是一顿午饭,每次午餐之前,志愿者们都会给老人表演节目,领着老人们扭扭秧歌,唱唱戏,活跃一下气氛——7月11日上午11时许,离正式开饭还有30分钟,老人们陆续来到食堂,轮值店长李倩就领着老人们扭起了秧歌。

“看见他们吃包子吃得香,我就想起了我的爸妈。”今年已是61岁的李倩感叹,参加公益活动,让她觉得自己的生活更加有意义,更有成就感。现在的李倩,不仅是自己做公益,她还建立了自己的志愿者

转载请注明:http://www.jwfgm.com/yzyy/1435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