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是妊娠期妇女肝病和黄疸最常见的原因。国内外报道其发病率为0.8~17.8%,约占非孕妇女的6倍,而爆发性肝炎是非孕妇的66倍。目前明确的肝炎病毒有5种:甲型(HAV)、乙型(HBV)、丙型(HCV)、丁型(HDV)、戊型(HEV),其中乙型肝炎仍是我国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妊娠、分娩对病毒性肝炎的影响。
妊娠期某些生理变化可使肝脏负担加重或使原有肝脏疾病的病情复杂化,发展为重症肝炎。
1、由于孕早期妊娠反应,母体摄入减少,体内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相对不足,而妊娠期机体新陈代谢率高,营养物质消耗多,肝内糖原储备降低,使肝抗病能力下降。
2、孕妇体内产生大量内源性雌激素均需在肝内灭活且妨碍肝内对脂肪的转运和胆汁的排泄,而胎儿代谢产物也需要经母体肝解毒,从而加重肝的负担。
3、妊娠期某些并发症,分娩时体力消耗,酸性代谢产物增加,产后出血等可进一步加重肝损害。
二、病毒性肝炎对妊娠、分娩的影响。
1、对孕妇的影响。
(1)病毒性肝炎发生在早期可加重妊娠反应,晚期则可使妊娠高血压疾病发生率增高,可能与人体内醛固酮的灭活能力下降有关。
(2)分娩时因肝功能受损导致凝血因子合成功能减退,易发生产后出血。重症肝炎时常并发DIC,威胁母婴生命。
(3)孕妇死亡率高。在肝功能衰竭基础上,如并发产后出血、感染、上消化道出血等,则诱发肝性脑病和肝肾综合征,导致孕产妇的死亡。
2、对胎儿以及新生儿的影响。
(1)围生儿患病率及死亡率高。病毒性肝炎发生于妊娠期,胎儿畸形发生率较正常孕妇高2倍,肝功能异常的孕产妇流产、早产、死胎、死产和新生儿死亡率明显增加,围生儿死亡率高达4.6%。
(2)慢性病毒携带状态。妊娠期内,胎儿由于垂直传播而被肝炎病毒感染,以乙型肝炎病毒多见。围生期感染的婴儿,部分则转为慢性病毒携带状态,易发展为肝硬化或原发性肝癌。
三、母婴传播。
(1)甲型病毒性肝炎。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的,经粪-口途径传播,不能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妊娠期妇女患病不必终止妊娠。但妊娠期患甲型肝炎者,分娩可经过接触母血或经粪口途径感染新生儿。
(2)乙型病毒性肝炎。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可经过消化道、输血或者血液制品、注射用品等多种途径感染,而母婴传播是其主要传播途径。
①垂直传播。HBV通过胎盘引起宫内感染。
②产时传播。是母婴传播的主要途径,占40~60%,胎儿通过产道接触母血、羊水、阴道分泌物或子宫收缩使子宫收缩使胎盘绒毛膜破裂,母血漏入胎儿血循环引起使胎儿感染HBV。
③产后传播。产后母乳喂养及接触母亲唾液传播。
(3)丙型病毒性肝炎。存在母婴传播,约占1/3受感染者将来发展为慢性肝病。
(4)丁型病毒性肝炎。因丁型肝炎病毒是一种缺陷性RNA病毒,必须依赖HBV重叠感染引起,因此母婴传播较少见。
(5)戊型病毒性肝炎。目前已经有母婴间传播的报道,传播途径及临床表现与甲型病毒性肝炎相似,易急性发作,且多为重症,妊娠晚期感染母亲死亡率高达15~25%。
治疗白癜风最好药白癜风传染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