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金科普乙肝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对

文章来源:乙型病毒性肝炎   发布时间:2017-10-26 14:53:16   点击数:
  

关于最新的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慢乙肝指南更新,医院感染科主任谢青教授谈道:“如今,虽然大部分患者接受了抗病毒治疗的理念,但是有些患者还是对此有顾虑,有担忧,甚至放弃治疗。还有一些患者不敢正视疾病。其实乙肝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对它失去信心。”

控制也是治疗方式

乙肝抗病毒治疗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HBV,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纤维化,延缓和减少肝脏失代偿、肝硬化、肝细胞肝癌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存活时间。从这个目的看,现在医疗技术无法达到从人体完全清除病毒的目的,只能是抑制病毒。然而,不可治愈并不代表就不需要治疗,控制也是疾病的一种治疗方式。

除临床诊疗外,还增加了预防的重要性

亚太新版指南中提到,高病毒载量的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母亲,可在妊娠后期24周以后,用B类药物进行抗病毒治疗来降低病毒,再加上乙肝疫苗联合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的标准预防,小孩几乎就不会受到传染。需要强调的是,药物的选择也是有讲究的,必须是美国FDA批准的妊娠B级药物。专家表示:“从过去的乙肝流行率9.3%左右,降到现在7.2%,2个百分比的降低是不容易的。一方面是新生儿的免疫预防,另一方面要做好高危人群的预防,这很重要。”

在长期治疗的过程中,也可追求短期解决问题

“在指南中也提到,除了要长期控制病毒,让肝硬化和肝癌的机会减少以外,希望还能通过一些更有效的药物让患者达到表面抗原清除。现在通过新方案的探索,已有部分患者达到治疗目标。”谢青教授表示,在探索长期治疗的过程中,短期解决问题,达到表面抗原清除,并停药以后不复发。针对这样的目标,如今也有很多优化的治疗方案。

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主要包括抗病毒、免疫调节、抗炎和抗氧化、抗纤维化和对症治疗,其中抗病毒治疗是关键。抗病毒治疗方案目前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干扰素为主的注射治疗,另一个是以核苷类药物为主的口服药物治疗;这两大类治疗方案各有优缺点,对病人也有不同的要求。

何时结束使用干扰素

谢青教授谈道:“如果干扰素治疗半年后,治疗效果较好,可继续疗程48周,e抗原血清转换可达到45%左右。如果治疗半年后,表面抗原水平下降但不够满意,病毒DNA数量偏高,这类患者属于部分应答,治疗48周可能达不到那么好的效果,那就需要延长治疗,或再加一个口服的抗病毒药,联合加延长,让患者最终能够达到e抗原血清转换。还有一类患者在治疗半年后,表面抗原仍然高高在上,那就结束干扰素治疗,改用口服核苷类治疗药物,把病毒DNA数量控制好。如此根据治疗过程中应答的情况,来调整治疗方案,最终提高疗效。

专家介绍

谢青,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感染科主任、传染病与流行病学教研室主任、巴斯德研究所客座教授。

文/解雯赟(摘自《新民晚报》)

赞赏

长按







































百部酊
白癜风症状主要有哪些

转载请注明:http://www.jwfgm.com/gyzl/82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