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秋季节乙脑高发,预防措施要做好

文章来源:乙型病毒性肝炎   发布时间:2018-2-24 21:26:59   点击数:
  流行性乙型脑炎(epidemicencephalitisB,以下简称乙脑)的病原体年在日本发现,故名日本乙型脑炎,年我国也分离到乙脑病毒,解放后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工作,改名为流行性乙型脑炎。本病主要分布在亚洲远东和东南亚地区,经蚊传播,多见于夏秋季,临床上急起发病,有高热、意识障碍、惊厥、强直性痉挛和脑膜刺激征等,重型患者病后往往留有后遗症,属于血液传染病。流行病学1.宿主和传染源为家畜家禽,主要是猪(仔猪经过一个流行季节几乎%的受到感染),其次为马、牛、羊、狗、鸡、鸭等。其中以未过夏天的幼猪最为重要。动物受染后可有3~5天的病毒血症,致使蚊虫受染传播。一般在人类乙脑流行前2~4周,先在家禽中流行,病人在潜伏期末及发病初有短暂的病毒血症,因病毒量少、持续时间短,故其流行病学意义不大。2.传播途径蚊类是主要传播媒介,库蚊、伊蚊和按蚊的某些种类都能传播本病,其中以三带喙库蚊最重要。蚊体内病毒能经卵传代越冬,可成为病毒的长期储存宿主。3.易感性人类普遍易感,成人多数呈隐性感染,发病多见于10岁以下儿童,以2~6岁儿童发病率最高。近年来由于儿童和青少年广泛接种乙脑疫苗,故成人和老人发病相对增多,病死率也高。男性较女性多。约在病后一周可出现中和抗体,它有抗病能力,并可持续存在4年或更久,故二次发病者罕见。4.流行特征本病流行有严格的季节性,80%~90%的病例集中在7、8、9三个月,但由于地理环境与气候不同,华南地区的流行高峰在6~7月,华北地区在7~8月,而东北地区则在8~9月,均与蚊虫密度曲线相一致。4~5年一个流行周期。预防措施   乙脑的预防主要采取两个方面的措施,即灭蚊防蚊和预防接种。

1.灭蚊

三带喙库蚊是一种野生蚊种,主要孳生于稻田和其它浅地面积水中。成蚊活动范围较广,在野外栖息,偏嗜畜血。因此,灭蚊时应根据三带喙库蚊的生态学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如:结合农业生产,可采取稻田养鱼或洒药等措施,重点控制稻田蚊虫孽生;在畜圈内喷洒杀虫剂等。

2.注射疫苗

乙脑疫苗根据对病毒的处理方式不同分为乙脑灭活疫苗和乙脑减毒活疫苗。乙脑灭活疫苗的安全性较好但免疫原性较减毒疫苗差,乙脑减毒活疫苗安全性较差但免疫源性好。市面上常见的乙脑疫苗多为乙脑减毒活疫苗。减毒活疫苗是指保留一定的剩余毒力和免疫性制成疫苗,接种人体后,使机体产生一定的感染而获得免疫力。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用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SA14-14-2减毒株接种原代地鼠肾细胞,经培养、收获病毒液,加适量明胶、蔗糖保护剂冻干制成。为淡黄色疏松体,复溶后为橘红色或淡粉红色澄明液体。接种本疫苗后,可刺激机体产生抗乙型脑炎病毒的免疫力。用于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

当您的宝宝满8个月,就可以带孩子去接种乙型脑炎疫苗了,两种乙型脑炎的第1针起始接种时间相同,但剂次和间隔时间不同。乙脑减毒活疫苗接种2剂次,在您的宝宝8个月和2周岁时各接种一次,2剂间隔至少16个月。

当您的宝宝满8个月,就可以带孩子去接种乙型脑炎疫苗了,两种乙型脑炎的第1针起始接种时间相同,但剂次和间隔时间不同。乙脑减毒活疫苗接种2剂次,在您的宝宝8个月和2周岁时各接种一次,2剂间隔至少16个月。

赞赏

长按







































中科白癜风四大惠民活动
事件营销专员

转载请注明:http://www.jwfgm.com/gyzl/84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