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是由乙肝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脏炎性病变为主并可引起多器官损害的一种传染病。
我国是世界乙肝大国,病毒性乙型肝炎已成为我国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人群中有60%的人感染过乙肝病毒,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为10%,病毒携带者约1.2亿人。广西为我国肝炎高流行区,乙肝病毒感染率为70%,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为13.3%,估计广西现有乙肝患者万,病毒携带者万。
乙肝主要侵犯儿童及青壮年,全国每年约有70万新生儿由于母亲为HBV携带者而被感染,乙肝可发展成为急性或慢性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我国的肝癌患者中有90%左右有被乙肝病毒(HBV)感染的背景。
乙肝的传染源
各型急性、慢性乙肝患者和HBsAg携带者均可作为传染源。HBV存在于血液和体液中。急性患者从发病前数周至整个急性期内均有传染性,是乙肝的重要传染源。慢性乙肝病人常携带HBV,且反复发作,也是乙肝的重要传染源。
乙肝的传播途径
母婴垂直传播:HBsAg阳性的母亲在分娩时传播给婴儿的机会为35%,是乙肝肝炎传播的重要途径。母婴传播主要是通过产道感染或宫内感染。
血液或血制品传播:被HBV污染的血制品如白蛋白、血小板或血液输给受血者,多数会发生输血后肝炎,另外血液透析、肾透析时也会感染HBV。
医源性传播:被HBV污染的医疗器械(如手术刀、牙钻、内窥镜、腹腔镜等)及不安全注射均可传播HBV。
家庭内密切接触:主要指性接触、日常生活密切接触(如同用一个牙刷、毛巾、茶杯和碗筷),均可感染HBV。HBV通过破损粘膜进入密切接触者的体内。
公共场所、理发店、美容院等容易被HBV污染,如浴池、剃刀、纹身、穿耳环等均可传染HBV。
乙肝病毒不经肠胃道传播,乙型肝炎不是肠胃道传染病。共餐、共用食具不会传染,一家人不需要分餐。
乙肝的临床表现1.全身症状
肝脏会影响人体全身,因肝功能受损,乙肝患者常感到乏力、体力不支、下肢或全身水肿,容易疲劳,打不起精神,失眠、多梦等乙肝症状。少数人还会有类似感冒的乙肝症状。
2.消化道症状
肝脏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乙肝患者因胆汁分泌减少,常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厌油、上腹部不适、腹胀等明显的乙肝症状。
3.黄疸
肝脏是胆红素代谢的中枢,乙肝患者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增高,会出现黄疸,皮肤、小便发黄,小便呈浓茶色等乙肝症状。
4.肝区疼痛
肝脏一般不会感觉疼痛,但肝表面的肝包膜上有痛觉神经分布,当乙肝恶化时,乙肝患者出现右上腹、右季肋部不适、隐痛等乙肝症状。
5.肝脾肿大
乙肝患者由于炎症、充血、水肿、胆汁淤积,常有肝脏肿大等乙肝症状。
6.手掌表现
不少乙肝患者会出现肝掌等乙肝症状。乙肝患者的手掌表面会充血性发红,两手无名指第二指关节掌面有明显的压痛感等乙肝症状。
7.皮肤表现
不少慢性肝炎患者特别是肝硬化患者面色晦暗或黝黑,称肝病面容,这可能是由于内分泌失调形成的乙肝症状。同时,乙肝患者皮肤上还会出现蜘蛛痣等。
乙肝的易感人群
人对乙肝病毒普遍易感。我国的易感人群主要是新生儿和未感染过乙肝病毒的人群。乙肝患者痊愈后可获得持续性的特异性免疫。
解读乙肝两对半化验单
乙肝的分型
慢性HBV感染分为:乙肝病毒携带者、隐匿性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
乙肝的预防
乙肝的预防应从切断乙肝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及保护易感人群入手,同时对公众加强乙肝预防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
1.乙肝疫苗分为重组酵母乙肝疫苗(10ug、20ug、60ug)和重组CHO乙肝疫苗(10ug、20ug)。
2.疫苗接种全程需要接种3针,按照0、1、6个月程序进程,即接种第1针疫苗后,间隔1个月几6个月注射第2针剂第3针疫苗。
3.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要求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越早越好。
4.成人建议接种20ug酵母或20ugCHO乙型肝炎疫苗。
5.免疫功能低下或无应答者应增加疫苗的接种剂量(如60ug)和针次。
6.阻断母婴传播。新生儿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第一针乙肝疫苗,然后按照免疫程序完成第2、3针免疫,是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有效措施。HBsAg阳性母亲,其婴儿出生后24小时内可同时注射高价免疫球蛋白。
7.防止医源性传播。主要措施有以下几点:
①加强对供血者、血液和血液制品的监测管理;②严格实行安全注射;③提倡使用一次性医疗器械和美容器械,并在用后进行消毒和毁形处理,严防再次使用;④对乙肝病人使用的日常用品,在使用后进行必须严格消毒处理;⑤对经常暴露于乙肝病毒的医护工作者应注意个人防护,尤其注意避免针具刺伤和手术误伤。
8.避免接触传播。主要措施有以下几点:
①在家庭或集体生活的成员中不共用牙刷、剃须刀、水杯等,提倡分餐制;
②大力开展婚前检查,如在婚检中发现乙肝病人及病毒携带者,应对其配偶的乙肝病毒血清学指标进行检测,如其乙肝病毒表面抗体为阴性,应尽快接种乙肝疫苗;
③加强对饮食行业、保育员等特殊行业人员的管理。各型乙肝病人及病毒携带者均不能在饮食、保育等特殊行业中工作。
9.主动免疫。对易感人群接种乙肝疫苗产生特异性抗体,可预防乙肝病毒的感染,是控制乙肝感染、传播最有效的措施。